一個傷兵,戰死和傷殘的撫卹平均得兩百貫,等於太平年景一個市民階層不吃不喝二十年的收入。
十個士兵就是兩千貫撫卹金,一百個就是兩萬貫,一千個就是二十萬貫,即200000000,兩億文錢。
兩億文錢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一億錢能在漢靈帝那裡買到個太守職位,兩億就能買兩個太守。
死一千士卒,就得兩億錢,一計算出是兩億這個數字,李孟羲頭有點發懵。
好像……一不小心,把撫卹定的太高了吧……
最初的撫卹金,李孟羲是這樣算的,按漢末的收入水平,一個高收入的市民階級,年收入最多可達十貫錢。
士兵為劉玄德打仗,戰死沙場,劉玄德賠付其雙親生養十六年之恩,即是一百六十貫。
戰死撫卹是李孟羲提的,是劉備同意了的。
不知劉備數學好不好,有沒有算過軍中錢財還可支付撫卹多久。
當初涿郡招兵,本地土豪張飛多有家資,散盡家財招募鄉勇,一個鄉勇給的安家費是五十貫。
因為這五十貫很多了,所以張飛認為錢花了這麼多,鄉勇就是他張翼德的私產,看誰不順眼,動輒打罵,鄉勇們有苦不敢言。
一百六十貫好像多了點,好像給不起了。
而五十貫,好像還行……
戰死撫卹剛沒定下多久,就立刻下調撫卹,朝令夕改,是對統帥信譽的損傷。
三人見李孟羲眉頭緊鎖,一副沉思模樣,都靜靜的不去打攪他。
身居高位,有一點兒疏忽沒能料到,後續就能引起大的動盪。
因為沒有估計好傷亡遞增的速度,會造成巨大的財政危機。
李孟羲前思後想,拿不定主意,於是從沉思中回過神來,把問題說給劉備。
“二十萬貫。”劉備沉思片刻,“孟羲不必憂慮,錢財暫時無憂。”
劉備寬慰到。
雖然劉備這麼說了,李孟羲心裡依然沒底,那可是二十萬貫啊……
李孟羲再問軍中有現錢多少。
“現錢四十五車,七萬餘貫,絲綢錦帛等財貨,三十餘車。”劉備答。
七萬貫……現錢竟然這麼多,李孟羲詫異。
劉備軍征討黃巾,不可能帶那麼錢的,這麼多錢財貨物,全是打黃巾之後繳獲的。
黃巾攻城克府,各地搜刮的錢財累積起來有這麼多,好像也正常。
錢財暫時不是問題了,李孟羲眉頭稍展。
傷殘撫卹也商量的差不多了,李孟羲還是帶著來自前世根深蒂固的觀念,深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