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天亮了,然後黑下去,如此迴圈往復,從不會有太多不同。
改變就在這樣的迴圈中悄悄發生著。
一樁樁一件件的小事累積起來,便鋪開了時代的篇章。雞年七天假休完了,以奮鬥為主旋律的生活又要開始了。
以上是這個新年寧為對於生活的感悟。
在正式過年的十天前,他迎來了29歲生日,即將步入而立之年,人漸漸老了,對生命的感慨自然便多了些。好吧,這屬於自嘲,就跟許多二十啷噹歲的少年在網路上也要自稱大叔一樣,矯情!
不過能有這種感嘆主要還是驚歎於露西·羅恩超凡的戰鬥力,對此寧為是很欽佩的。
這讓寧為覺得研究數學或者計算機對於這個女人來說才是真的屈才了,她應該投身到社會人文方面的研究才對。哲學、史學、政治學或者傳播學,總有一款能適合這女人……
當然寧為並不是一直在冷眼旁觀,實際上他出了力的。
如果只是三月的精準傳播,它是不會在乎露西·羅恩的賬號是否被封禁的。站在非人的角度思考,賬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容,讓機器理解面子跟尊嚴這種東西那就的確調整到最高難度了。這甚至比模糊識別更難,已經是像完全智慧生命型別進化了。
但寧為是人,不是機器。
雖然見了面損兩句這位天才美女是習慣,但對外的時候必定是同仇敵愾的。
所以在發現露西·羅恩多個賬號被封禁之後無法訪問之後,雖然在假期,但他還是打了幾個電話。
這種私下裡的溝通是不需要文采斐然的,且寧為自認僅為一介布衣,自然也不需要使用“勿謂言之不預也”這種讓外國友人很難聽懂的外交辭令,可以很直接的表述。
大概翻譯過來便是“露西·羅恩是我們燕北大學的教授,是我們的人,你們封她賬號,就是打我們的臉,你們打我連,我就準備跟你們拼命了,不信你們試試!”
嗯,要拼命了!
換了個人這麼說大概沒什麼效果,但這話是寧為說的,終究讓對面不敢針鋒相對的來一句:“試試就試試!”
尤其是按照中西語境的理解往往會有些偏差,寧為也沒說明白這次是打算拼誰的命。事實上行業內許多頂級大佬都對這位都有些不太友好的認知,當這傢伙選擇爆發的時候,通常都是拿別人的命來拼的。當年愛立信、現在的英特爾壯士斷腕的教訓還歷歷在目,說實話,很讓人難受。
在西方人的視角看來是公認的不講道理更不講武德,且不尊重規則的。
這種威脅是讓人很憋屈的,但沒辦法,因為寧為跟其他人不一樣,因為有事他是真敢上。這些年圍繞著他發生的許多事情都已經佐證了這一點。於是幾個小時之後,掌控著網際網路話語權的大佬們終究還是慫了。
以前三月智慧平臺還不像如今這麼強勢的時候,拼起來都沒什麼好結果,所以哪怕憋屈,終究還是得忍。戰略定力這種思維模式,在形勢暫不如人的時候,總能輕易取得上風。
現在自家的強人工智慧研究也在推進,說不定幾年後就能超越三月平臺呢?拖到那個時候再去拼命,終究能把握大一些。更別提這次攻擊的是龐大的私產教育體系,其實跟這些網際網路大廠關係並不大,沒必要為了別人而犧牲自己。
更別提教育成本這種東西如果降低,對於這些大廠來說其實是有利的。優秀的學生畢業時,沒有背上太過沉重的助學貸款,潛意識裡對於薪資的要求也會稍微降低一些,利好人工成本。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雖然雙方之間聯絡很複雜,但沒必要為了這些去跟有實力又真敢拼命的人去真的拼一把。
所以他們慫了,露西·羅恩的賬號封禁了不到一小時便又解封了。
這其實也是將壓力再次推到了露西·羅恩這邊。
解封不代表真的就完全沒有反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