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科技之錘> 290 凡·之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90 凡·之高 (1 / 5)

對於寧為來說,網上所有的討論都是浮雲。

開發極簡eda的經歷讓他對自己擅長跟不擅長的領域一直把握的很穩。對於非他階段性主線研究任務的一切,他都不會投入太多的精力。

他現在最重要的任務依然沒變,就是研究人工智慧,透過三月構建跟開創一套適應未來人工智慧的整套數學理論跟應用方法。透過研究更多的相關數學工具來推進人工智慧的發展。

在進行這項研究過程中所有的成果可以說都是附加性質的意外收穫。

所以說他研究ns方程,提出了寧為空間研究出了湍流演算法之後,他就放棄了繼續研究這一方向,去繼續解決那些細碎的問題,最終證明ns方程有是光滑的且有唯一解。

在讓極簡eda具備實用價值之後,便放手不管,讓實驗室跟華為合作,繼續深挖這款eda軟體的價值。

現在半導體領域同樣如此。既然已經找到了足以替代曾經矽基晶片的新材料,設計出了新結構,並證明了這種新材料跟新結構的確是可行的,他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接下來是用這種技術繼續做射頻晶片也好,是用來設計cpu、gpu也好,那都不關他的事了。完整的製造程式都已經記錄在了實驗室的主機跟三月的後臺裡。具體怎麼處理,技術怎麼對外授權,那就是陳明才或者陳明才身後那些人的事情了。

他最多會提出一些參考意見,比如跟華為合作還算愉快,那麼華為希望得到這種架構授權,可以優先考慮,甚至給一個較低的授權價格。

如果英特爾想要授權,研發中心那邊也覺得可以談,他可以以某人左腳先跨進他的辦公室為由,抬高一些價格,或者增設一些條件。至於後續針對cnmd架構的研究、升級、或者構建新的晶片,寧為認為應該交給市場。

讓這些廠商看到希望就夠了。射頻晶片還好說,畢竟構造跟原理都很簡單,無非就是將那些放大器、接收器等等部件集合到一起。但如果涉及cpu、gpu那就很麻煩了,尤其是現在的多核心cpu,沒有數萬研究人員去拼了命的解決一個個小問題,去研究指令集,以及保證上下游廠商的利潤,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去為新結構晶片做適配,根本不可能替代現有的英特爾加微軟模式。

寧為捫心自問過,以上種種他其實都不擅長。商業領域他唯一擅長的就是把三月沒事就建的各種商業發展數學模型發給合作方的高層看看,比如嚴明、比如陳明才,為他們的決策做一些參考依據。

他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對人工智慧領域的構建上。至於拿到沃爾夫獎,什麼三維晶片之父這種稱號,聽著挺帶感,不過聽聽也就算了。甚至現在評不評院士都不重要,反正他的成就擺在那裡,等到了該上的時候,應該自然而然也就上了。

如果他的想法真讓某些人知道估計會被氣到頭皮發炸。

畢竟自家研究了一輩子的東西,竟然如此不入寧為的眼,甚至只是隨手為之,這就讓人無法接受了。這就好像,大家都能承認不如寧為,但是很難承認自己耗廢了無數的心血,竟然抵不過人家隨手為之,還做成了,甚至根本沒想過再這方面繼續做領軍人物。

這著實讓人很尷尬。當然如果讓田言真知道寧為內心所想,大概會非常開心。他眼中一直對自己數學家身份不太認同的孩子,其實一心還是想做數學研究方向的事情,只是表現得不那麼明顯而已,這當然是個好事情。

但不管圍繞著他的討論有多少,寧為覺得他到了燕北大學之後的初衷始終沒變在人工智慧領域走出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路。這一塊寧為始終覺得還有大有可為。

別看現在三月表現得在世人看來已經非常神奇,但寧為覺得這還只是起步而已。

真正的人工智慧完成體是具備無限進化可能的,而不是像現在的三月,只能做一些資源整合工作。直接跟人交流的時候也應該能適應更多的場景。

其實對於理論研究越深,寧為便愈發對現在三月的智慧水平不太滿意了。這當然可以理解為一位學術人的執著,也可以理解為每個老父親都希望自家孩子能更聰明,最好是全世界最聰明的孩子。

所以真正投入到學術的研究中去其實很容易便忘了時間。

等到江同學打電話問他晚上是回家吃飯還是給他送飯的時候,寧為才意識到屬於他的一天竟然又這麼簡簡單單的過去了。

“當然是回去吃飯了。我這就收拾東西十分鐘後到家!”寧為非常肯定的給出了答覆。

收拾好東西,走出辦公室,然後便看到柳唯已經在臺階處等著他了。這一點必須得佩服柳唯,每次時間都能把握的剛剛好,正好邊走邊聊。

“不如今天去我家吃飯?晨霜說我媽做了她最拿手的紅燒鮭魚,值得去嚐嚐。”寧為向柳唯發出了邀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