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這次交談的結果便是不歡而散。
對於帕特·基爾辛格來說,他的感觸大概是感受了極限的屈辱,這種屈辱無法大概只能靠……靠放棄這次交談作罷。蒂姆·庫克的話他還是聽進去了一半,畢竟這個時候放狠話可以說毫無意義。
更讓他疑惑的是,他想不通寧為對他展現出的無邊怨念到底是從何而來,難道就因為英特爾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放出了一段宣傳影片?這個年輕人如此敏感的嗎?
如果真是這個理由,他想不通蒂姆·庫克是如何跟寧為做有效交流的。當然也有一種可能,雙方之間的交流同樣不算友好,所以蒂姆·庫克一大早就去了深城,希望能在另一個所謂合作伙伴那裡得到一些許諾。也許這就真相吧。
只是現在帕特·基爾辛格是真感覺有些進退兩難了,並不止是寧為表現出的不合作,更重要的還是蒂姆·庫克那曖昧的態度。
嚴格來說英特爾不屬於那種典型的b to c類的公司,大多數時候英特爾的晶片是跟那些整機廠商合作的。但它同樣也跟純粹的b to b公司有區別,因為cpu的效能又直接決定了一臺電腦的執行速度,遍佈全球的電子發燒友同樣在關注著其cpu效能的每一點進步。
如果是以前能夠保持技術壟斷的時候,這種特別其實是優勢。既有穩定的現金流,又能得到全世界廣泛的關注。但英特爾的短板就在於它需要跟上下游高度配合來確定自己的霸主地位。
比如新推出的英特爾12系,在cpu正式量產之前,它就會事先跟那些主機板大廠打好招呼,告知新推出的cpu那些技術標準、引數,甚至給主機板廠商意見,如何設計主機板才能發揮出新款cpu的效能。
如果有那麼一家主機板廠商不理會,要全心全意的跟amd合作,就是不想配合英特爾生產主機板,英特爾大機率也不會在乎。因為任何有實力的主機板廠商不敢無視數以億萬記的客戶。這就是半導體界大哥的號召力,任何時候都不是英特爾去求著這些主機板廠商,而是主機板廠商必須想方設法跟上英特爾的步伐。
英特爾可以用任何方便的互聯技術來實現任何功能需求,而主機板廠商要做的是要無條件配和,這才是老大哥的牌面。因為無數客戶認可intel這個標識,至於不爭氣的amd,市場日益萎縮就能證明誰才是這個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
但帕特·基爾辛格再自大,也不小看蘋果的號召力。更別提他還可能面對蘋果+華為的雙重組合……
當兩家直面消費者的龐然大物真的開始合作,而且還有了新的半導體技術加成,帕特·基爾辛格根本不相信他們會依然老老實實的將重點守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上。更別提不管是蘋果還是華為本身就有自己的電腦業務。
如果這兩家真的開始合起夥來用新技術造晶片,這特麼對於英特爾來說簡直就是bug!
再加上蒂姆·庫克的資源整合能力,跟現在已經表現出極為強大的人工智慧平臺,再弄出個通用的作業系統來,估計微軟都得給這兩位跪下。
從寧為的辦公室離開後,如山般沉重的壓力讓帕特·基爾辛格感覺有些透不過氣來。思慮良久終於決定跟上蒂姆·庫克的步伐,直接前往深城……
唯一的問題大概是,他跟蒂姆·庫克來的方式不同。
蒂姆·庫克這次訪華非常低調,事先壓根沒有通知任何媒體,更沒有做任何宣傳。但他來的很高調,甚至為了壯大聲勢專門在這次訪華時,直接在官網上放出了新一代桌面級cpu的各項引數。
所以蒂姆·庫克去深城依然可以是極為低調的,但他不行。
他的一舉一動都被無數雙眼睛盯著呢,就比如他今天拜訪寧為,走出酒店的時候都能被好多記者糾纏。也就是他隨行的保安跟現在燕北大學的安保措施極為給力,他大概才不會被尾隨到走進數學研究中心。不過他一大早走進燕北大學的畫面此刻估計已經在網路上瘋傳了。
他去深城的決定既不可能也不方便瞞著媒體,甚至為了表現得更坦蕩,他可能還需要主動跟深城那邊聯絡,也許他還應該接受那邊的媒體採訪……
僅從這一點,帕特·基爾辛格便覺得蒂姆·庫克果然是個老狐狸。然而事已至此,他現在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暫時也只能硬著頭皮走一步,看一步了。
只是想到那個把他逼到牆角的年輕人,帕特·基爾辛格便覺得恨得牙癢癢。
……
帕特·基爾辛格此時想的是趕緊讓寧為去死了便好,但有些人心中,此時寧為就是個寶貝,被說掛掉了,就是少了一根汗毛那都是全世界的損失。
比如微電子所的專家們。
這次陳明才給他們送來了兩片65奈米制造工藝的cnmd架構晶片,其中一枚是優等成品,另一枚是三月給定出標準的殘次品。
正常的成品被用於做各種效能測試,殘次品則被拆解開,分析內部構造,也算是物盡其用。正如陳明才跟田言真說的那樣,這十枚晶片可不便宜,如果只核算先期成本分分鐘破億了,相當於一枚晶片價值一萬千,自然要物盡其用。
檢測的結果基本上是可以預見的。
先不提成品的測試結果,65奈米制造工藝那繁複而又秩序井然如同藝術品般的內部結構,透過電子顯微鏡呈現在所有人面前的時候,現場已經有人熱淚盈眶。
的確是65奈米的製造工藝啊!尤其是同步拿到檢測報告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