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宰執大宋> 第三五〇章 到登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五〇章 到登州 (1 / 2)

大宋朝建立之初,因為高麗對宋上表稱臣,雙方成為宗藩關係,登州港成為是大宋對高麗和日本之間文化交流、經濟貿易和使者往來重要港口。

那時,高麗到大宋的使者大都是由登州港入境,大宋使者也由登州港出行。大宋第一次派往高麗的使者,便是從登州港口出行的。淳化四年二月,宋朝廷派遣秘書丞陳靖、劉武二人出使高麗便從登州港出發的。

在大宋初期,登州港的商貿地位在大宋四大港口中最為重要,無論是貿易額,還是地位重要性遠遠高於廣州、泉州和明州這三大港口。

只是後來隨著“澶淵之盟”後,遼國騰出手來對付高麗,透過兩個大戰讓高麗國被迫臣服,高麗國從而斷絕和大宋的宗藩關係,而此時日本政局的逐漸混亂造成對外貿易也急劇減少,再加上契丹族的航海技術的進步,完全擺脫逐島航行的辦法,從而時常在渤海海域進行阻擾,從而使北宋與高麗、日本透過登州港的貿易往來時斷時續,登州的經濟出現極大的起伏,港口的作用日趨下降。???

?到慶曆年間,大宋朝廷對登州港進行封鎖,禁止南方的海船進入登州港。除了登州港,萊州港也實行海禁。大宋時期,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南方港口的地位逐漸上升,加上契丹對渤海海域的襲擾,大宋朝廷對登州港、萊州港施行了港禁政策,從而使得登州港商業貿易銳減,登州港也由盛變衰。

此後,北宋朝廷在密州板橋鎮設立北方唯一的市舶司,專門負責山東半島及臨近口岸與高麗、日本等國的貿易。密州市舶司北通高麗,南沿海岸通明州、泉州、廣州等港。京東、河北、河東等路也可以透過密州板橋鎮輸出商品,南方諸地向朝廷上供的物品也可用此航線。這樣,登州港逐漸衰落,為密州板橋鎮的密州港所代替。

但登州雖施行港禁,但是高麗的使者確實一直還是從登州港登陸。因為高麗的國都也在北方,從登州登陸海程近很多,而且是在渤海這內海航行,比去繞道密州需要經過外海風浪小、海圖熟悉,也安全很多。

而且高麗國在登州經營幾十年,還是頗有些關係和底蘊的,這登州城內很多高麗的僑民在此經商或是直接定居,而且許多原先的海商以及城內的很多坐商等,都跟他們高麗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因為在登州城內有著這許多經營,所以高麗的使者往來,自然更喜歡從登州來大宋。

……………………………………

登州最早設立於唐高祖武德四年,最初時州治在文登縣。武則天神龍三年,登州治所始移至蓬萊,從此蓬萊縣作為登州州治的地位開始確立,以後再沒有變過。

登州在大唐時,屬河南道,到了大宋,登州劃為京東路。

登州城週五裡,高兩丈五尺,臨海而立,州城離渤海海邊僅一二里路,引畫河水為護城河。

登州城離得海邊一二里,離得登州港也是一二里,因為登州城內的海邊便是登州港。

登州港不但是對外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和使者往來的重要港口,也是重要的水師基地。隋煬帝楊廣在位之時,發動的對高句麗的五次征伐,便大多是水陸並進,動用了舟師,利用登州港的優勢條件,運兵、運糧到遼東。到了大唐,唐太宗和唐高宗時期,對高句麗、百濟乃至新羅的戰爭,也多次利用登州港運兵、運糧到前線。從那時起,登州港就是重要的軍事基地。

北宋時期,由於和契丹的敵對關係,登州港這裡的軍事地位和作用進一步突出。

寶元、慶曆年間,因為大宋在集中力量對付西夏的時候,為防止契丹從渤海海上泛海來攻,再實行登萊海禁的同時,在登州港開始設立刀魚寨,以保護登萊地區安全,同時屏障登州海域。

大宋慶曆二年,登州知州郭志高奉命在此構成一座城寨,以泊艦船。這座城寨依傍而建,位於北丹崖山下,臨海而建,探入海中,扼守登州港咽喉。因大宋的水軍使用的戰船大都是長四丈,寬僅僅不足一丈,形似狹長的刀魚,所以稱為“刀魚船”,這座水城便被稱為“刀魚寨”。

刀魚寨修建完成之後,登州於刀魚寨巡檢,泊刀魚戰棹,備禦契丹。朝廷還將這刀魚寨的廂軍,升為禁軍,以表明重視。刀魚寨的構築,算是我國曆史上最早軍港的雛形,對大宋海上的屏障契丹海上進攻,以及高麗、日本海盜的襲擾等軍事活動有著重要意義。

這座刀魚寨在我國軍港建設上,也算是開先河之作。

當然,如今的這座刀魚寨從慶曆二年建立,到現在只不過十餘年時間,規模和建制還不是很完善,名聲也不是太大。

鍾浩之所以對這座剛創立不久的刀魚寨耳熟能詳,並不是來到大宋才瞭解到的,而是因為後世他曾來過這座蓬萊水城。

在歷史上,隨著靖康之變後,宋室南渡,金國統治了北方,這座刀魚寨自然失去了屏障遼東民族政權來進攻的作用,因此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荒廢了。

直到大明建立以後,為了防備倭寇襲擾。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於洪武九年,下令在登州港內刀魚寨基礎上建造修築水城。

登州府軍民於是在刀魚寨基礎上,北砌水門,南設振揚門,以土城繞之,引海水入城,建成了蓬萊水城。蓬萊水城週三裡,高三丈五尺,厚一丈一尺,東跨山,東南濱河。其實把丹崖山、刀魚寨以及刀魚寨以西的水域整合為一體,外築城牆以圍之,東設出口以通大海。蓬萊水城建成以後,朱元璋特地賜名“備倭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