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海道:“驍哥,我老湯記心裡了,我要在湖州幹不出一番成績來,我永不回渝。”
既然湯海有這番雄心壯志,陳驍也不能潑他冷水,隨意的鼓勵了幾句,湯海卻跟打了雞血似的,每天不是在拜訪客戶,就是在拜訪客戶的路上。
中源建材的產品有兩個優勢,一是環保指標比普通的建築材料高得多,至少嚴格遵照了國家的各項條令,甚至更優秀;二是價格方面也有優勢。
說到價格優勢,其實根本就是陳驍制定的價格戰策略。
無論是終端客戶還是經銷商,都希望拿到質優價廉的產品,這無可厚非。
中源建材的新產品基於這個因素,採用了低價的策略去入侵傑成建材原有的市場渠道,這讓唐海傑很頭痛。
因為兩家公司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中源建材持續研發新品的能力遠比傑成建材要強,他們先以低價政策與客戶建立關係,然後靠著各地分公司的工作人員悉心維護。時機成熟之後,可以釋出新一代產品,保持舊品低價的同時,把新品的價格提上去盈利。
對於經銷商來說,雖然在乎成本,但更在乎一款產品能夠給他們帶來的利潤。比如說“一塊錢的東西賣五塊錢”與“五塊錢的東西賣二十塊錢”,在同樣的週轉速度下,他們肯定更希望賣五塊錢的東西,就是這個道理。
傑成建材因為缺乏新品研發的能力,如果某一款產品長期降價之後想恢復價格卻又沒有在功能和效能上做出改變,客戶接受起來就比較難了。
另外,從資金實力上來講,傑成建材現在也不敢與世紀中源剛正面。
上一場在股市中的大會戰,唐海傑前後虧損超過了一個億,而世紀中源盈利高達數千萬,這還沒包括陳驍、林栩和周志成的私人盈利數額。
況且價格戰針對的不止是湖州這一塊市場,世紀中源在全國各地凡有傑成建材身影的地方,都在採取同樣的價格戰,這讓唐海傑無力支撐如此大規模的價格戰。
唐海傑最蛋痛的是,他的兩個盟友蕭卓方和孫休,並沒有在建材市場給予他資金上的支援,那倆貨現在正集中火力在渝市拿地蓋房,燒陳驍的後院。
根據市場調研部門的反饋,瑞信在短時間內拿了近一千畝商業用地,試圖打造一個綜合型的大型高階小區樓盤。
同時,蕭卓方在各大媒體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廣告,幾乎達到了地毯式轟炸的宣傳效果。
世紀中源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的銷售部經理向陳驍彙報:“根據售樓部的一線銷售人員反饋,有一部份客戶原本已經交了意向金,但是看到瑞信這一期樓盤來得如此兇猛震撼,紛紛都開始觀望了起來。”
交了意向金的都猶豫了,就更別提那些還沒交意向金的了。
對於大多數市民來說,買房子是一輩子的事情。誰不希望自己的房子環境優雅、質量過硬還更有牌面呢?
這些東西,宣傳出來的效果,往往比看到的實物更加震撼人心——因為實物往往會在宣傳的基礎上打折扣。
比如:
告別鬧市喧囂,獨享靜謐人生=地段偏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