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天漢之國> 第608章 募兵與徵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08章 募兵與徵兵 (2 / 2)

兩宋之交,金軍的兵力不超過十五萬人。但把宋朝的幾支大軍打掉,宋朝的兵力更少。富平之戰,張浚一戰損失二十萬人,實際上把宋朝的幾乎所有戰略機動兵力損失掉。之後宋軍只能靠吳玠兄弟守蜀口天險,以及韓世忠、張俊和劉光世幾支軍隊支撐。這些軍隊全部加起來,也不足十萬人。

此時王宵獵的軍隊約十二萬人,兵力超過宋朝一半。只不過這個時候一般人的看法,不是來自中原的兵,不是宿將率領,戰鬥力難免會懷疑。陝州大捷振動天下,最大的原因,是王宵獵證明了自己的軍隊能打。

不能以後世的眼光來看此時宋朝的軍隊。整個北宋,朝廷不在江南征兵,江南人也不知道怎麼打仗。一直到岳飛崛起,趙構手下軍隊超過二十萬,兵源還幾乎全部是來自北方。趙構南渡的前二十年,兵力一直對金軍沒有優勢。

王宵獵在治下行徵兵制,建立新兵營,培養出來合格計程車兵,對整個戰略格局是顛覆性的。金軍南犯,必須要面對王宵獵的優勢兵力。而金軍的戰鬥力,不足以在這種情況下取得勝利。

宋朝一直用募兵制,與政權對軍隊的定位有關。在皇帝和大臣的眼裡,軍隊是朝廷之爪牙,帝王之鷹犬,對於保家衛國沒有責任。面對敵人,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軍隊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也正是這種定位,宋軍面對金軍,除了岳飛崛起的短暫時間,一直沒有佔到優勢。沒有優勢,趙構對金軍就有骨子裡的害怕。這種恐懼,導致了趙構的對金政策。

汪若海道:“本朝軍隊承自五代,自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從範、韓二相公在陝北,到王荊公變法,許多大臣都看出了軍隊的問題。只是問題來自於哪裡,眾說紛紜。怎麼解決這些問題,許多人想出了許多辦法,奈何最後都沒有成功。只有宣撫行徵兵制,建新兵營,才別開局面。”

王宵獵道:“我哪裡知道本朝軍隊到底有哪些問題!我只知道,本朝軍隊那個時候不能打,鬧出許多笑話。軍隊要想能打仗,先要給軍隊立志。立什麼志?當兵是保家衛國的,不是為了哪個人的。立了志,才能夠行徵兵制。民間徵兵,不是上下嘴唇一碰,下個命令就行了。也不只詞臣駢四驪六,下道詔旨就行了。要想成功徵兵,必須要對地方事務進行變革。怎麼吸引百姓參軍?參軍之後怎麼讓這些人在軍隊裡安心待下去?退役之後,這些人又該怎麼辦?千頭萬續,必須小心行事。從在襄陽時起開始徵兵,一邊徵兵,地方還在改變自己的施政。一直到現在,也不敢說我們的徵兵制完善了。再過一兩年,最早徵的兵要退役了。這些退役的人安排得怎麼樣,考驗我們呢!”

安裝最新版。】

王彥道:“軍中的事情,要地方配合,這種事情我從來沒聽說過。一興兵,就要從地方徵人徵糧,地方就諸般不願意。現在軍中的人除投,還要地方安排,他們怎麼甘心?”

王宵獵笑道:“這是地方必須要做的事情,做的如何,是地方官的政績。考核嚴密了,地方自然不敢懈怠。所以我才說,募兵制改徵兵制,絕不是簡單一個命令就可以,而是必須有相應的措施。”

募兵制想改成徵兵制,是非常麻煩的事情,要有大量政策配合,還要有地方官員出力。不是下一道命令,以後要徵兵了,徵兵制就成了。

後世的人覺得簡單,是因為有大量的經驗和成熟的制度參考。到了宋朝,面對新的社會形勢,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做。必須腳踏實地,一點一點改,一點一點試,才能獲得民間的支援。

數年時間,王宵獵試出了提高百姓參軍積極性的方法,讓軍隊兵源不缺。接下來,就要面對士兵退役,如何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的問題。讓百姓參軍沒了後顧之憂,大家才能踴躍參軍。而不能只是面對艱難局勢,讓大家只憑著一腔熱血參軍。

(今天只有一更。這個月接下來的幾天,要一天三更才能補上欠更。請大家監督。)

82中文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