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城西五里,圈出來好大的地方,是專門用於研究火炮的。鑄造、試驗都在這裡,是王宵獵軍中保密等級非常高的地方。新野軍城建立的時候,王宵獵便設立了此處,算起來兩年多了。
官廳外面的院子裡,一株大銀杏樹下。宋炎帶了幾個最重要的研究人員, 向王宵獵、李彥仙和汪若海介紹著火炮的效能。院牆外的榆樹上,不知什麼時候鑽出了今年的第一隻蟬,不時叫上兩聲。
宋炎道:“遵鎮撫令,末將等經多次試驗,確定了三種火炮形制。均製出了樣炮。”
汪若海道:“這三種炮各自威力如何?”
宋炎道:“依鎮撫令,三種炮均需能隨大軍行進。最大的一種,炮重一千一百斤。加上炮架、炮車等共重兩千斤。戰時用十斤重彈丸, 射三百步。行進時需用三匹上好健騾,才跟得上大軍。中炮則重七百斤, 加上炮架、炮車等約重一千五百斤。一樣是用三匹健騾。小炮則重五十斤,且省去了炮車,只有簡易炮架全重不過七十斤。可以用一匹健騾拖拽,就足以趕得上大軍。”
李彥仙道:“七十斤的炮,人扛著也可以走了。何必還要健騾。”
宋炎道:“鎮撫要求炮都要隨大軍前進,還是要騾。不過拉的時候,車上可以放火藥、彈丸。”
李彥仙點了點頭。其他的幾種炮,還要單獨的車拉火藥,相當於兩輛以上的車。這種小炮一輛車就可以把火藥、炮彈裝在車上,確實方便很多。
汪若海道:“你說大炮射三百步,其他兩種射多少步?”
宋炎道:“大炮和中炮都是最遠可及八百步,使用時射三百步。小炮不同,大多數時候發射的是許多小彈丸,最遠可及四百步,一般的時候是五十步到兩百步。”
汪若海點了點頭。對李彥仙道:“足夠用了。金軍弓箭射時都在百步以內,多數時候, 他們都是五十步以內放箭。只要過了百步,就可擋金軍。”
炮的作用, 很大程度上與以前軍中的勁弩相像。開戰之前,依炮的射程選定安全距離,擺開己方陣形。如果軍陣在對方火炮射程內,很容易被齊射轟散,仗也就沒法打了。
火炮怎麼用,汪若海和李彥仙並不清楚。所以他們最先關注的,是射程和威力。只要火炮的射程超過金軍弓箭,那必然有大作用。
王宵獵道:“以前軍中有石砲、床弩,威辦大,但耗用人力。現在不同了,石砲改成火炮,發射時方便了許多。而且更加輕巧,可以隨著大軍行進。由此帶來的作戰方式改變,絕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所以我讓他們制炮時,特別強調,一定要隨大軍行進,真正能用。”
汪若海道:“十斤彈丸, 實在不小。只是不知道真正用起來, 是什麼樣子。”
王宵獵道:“明天邵凌和牛皋就都到了, 那時再試射。今天大家先看看炮的樣子, 瞭解一下。”
王宵獵的規劃裡,除了野戰炮,其實還有城防炮。不過金軍攻堅能力不行,只要有堅城,有沒有城防炮沒有什麼區別。有限的資源,先放在野戰炮的製造和裝備上。
有炮和沒有炮,對軍隊來說是質的變化。有了火炮之後,整個軍隊的編制、組織、陣形以及防守和進攻的形都會發生很大改變。此時王宵獵正在對軍隊進行整編,這個時候火炮成熟非常及時。
又問了一些雜事。王宵獵道:“那邊棚子裡,就是新制的火炮。我們去看看。”
院子西邊用竹子搭了個棚子,門口有士卒把守,不許閒雜人等靠近。裡面擺著三門火炮,棚子外面還拴了七匹騾子,一切都是成套的。
進了棚子,汪若海問宋炎:“這裡就是你們新制的火炮?”
宋炎道:“回參議,是的。這一邊的是大炮,炮架、炮車都已經裝好。那邊是中炮、小炮,都是已經裝好了的。只要駕上健騾,就可以拉著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