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心疼克來恩了。
他本來應該擁有的更多。
詭秘重複刷了很多遍,最後克來恩的孤獨是我整本書最難以釋懷的意難平。
就連老尼爾、隊長、戴莉女士的死去,我都能夠從劇情的角度去理解,從世界的角度去理解。
但是,克來恩的孤獨。
我接受不了。
我真的無法平靜地接受這個結局。
因此,蘇遠寧同學和《星之匙》就誕生了。
他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本初目的,就是為了讓克來恩不那麼孤獨,就是為了讓克來恩能夠“看見”他所守護的,他所深愛的世界。
而這本書貫穿始終的主題,也是我對克來恩在《詭秘之主》第一部的最後所做出的選擇的……一個主觀的臆想。
我想,他能夠在和天尊的拉鋸中,獲得勝利。
能夠甦醒。
能夠與小侄女擊掌。
能夠最終成功守護了世界。
這是因為——他的人性。
“總有一些事情高於其他。”
人類,人類的希望,人類的未來,人類所擁有的一切對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奮鬥。
而這一強烈的“信念”,難道不是黑暗之中,手中緊握的通向光明和希望的“鑰匙”嗎?
這也是我所設想的,《星之匙》的其中一個含義。
當然,“星之匙”含義不只這一個。
《星之匙》作為本書的書名,主題的總結,還有第五卷的卷名,他所能夠代表的東西,敘說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而正是因為他涵蓋了許多許多,無數的情感和意義。
只用語言,只用書評來描述我的情感,太過蒼白,太過無力,不足以將我對“詭秘”的喜愛、對克來恩的喜愛、對烏賊所創造的世界的喜愛。
我才會將這本書堅持著寫了下來。
哪怕他的成績真的很差,讓我在無數個日夜裡輾轉反側,讓我自我懷疑,讓我覺得我收到的回應與付出的心血遠遠不成正比。
我也沒有放棄,也沒有敷衍,也沒不負責任,而是忠誠的,忠實的,將關於我對於詭秘的理解、我希望能夠給予克來恩的陪伴、我希望能夠讓克來恩看見的世界,都寫了下來。
雖然這個過程,真的很痛苦。
誠然,寫作和表達是快樂的。能夠將一切記錄下來是快樂的。克來恩在我的筆下沒有那麼孤獨,有了可以傾訴的物件,有了可以交心的朋友是快樂的。
但是,寫作始終是為了尋找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