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可是匈牙利貴族的地盤,他們對於弗朗茨一世這位戰敗皇帝的入駐,可不是太過滿意。
因為弗朗茨一世不是獨自一人過來的,他還帶來了大量的奧地利貴族和整套內閣政府班子。
來到布達佩斯後,直接取代了原本的匈牙利王國政府!
這自然引起了匈牙利貴族群體的嚴重不滿……
只可惜,弗朗茨一世經歷了維也納大敗後,深知自己權力不保的他,行事手段也變得狠辣起來,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延續,弗朗茨一世首次展現出鐵血手段,任何提出反對聲音的匈牙利貴族,輕則解職重則剝奪貴族稱號和特權,甚至是投入監獄中!
匈牙利的軍隊同樣在之前的戰爭中損失慘重,所以匈牙利王國根本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來反抗弗朗茨一世的暴力統治。
比起被弗朗茨一世強壓下去的匈牙利王國,弗朗茨一世的其他國家領地則表現出離心離德的傾向。
在法蘭西帝國和奧地利共和國結成軍事同盟,法蘭西帝國派出一支偏師幫助奧地利帝國首府摩拉維亞地區的訊息傳開後,摩拉維亞侯國政府立刻私底下跟奧地利共和國展開和談。
這面弗朗茨一世剛剛在匈牙利貴族面前樹立君主權威,另一面摩拉維亞侯國就消失了,被奧地利共和國合併到本土中!
奧地利共和國是共和體制,自然不會有貴族,所以摩拉維亞只能作為大區存在,不可能繼續保持侯國身份。
然而,弗朗茨一世面對摩拉維亞侯國的背叛,根本沒有力量反撲,俄羅斯帝國和普魯士王國則忙著跟法蘭西帝國鏖戰,也沒有經歷去幫助奧地利帝國。
剩下的奧地利帝國屬國看到這一幕後,紛紛開始有樣學樣。
克羅埃西亞及斯洛維尼亞王國率先在法軍的威逼下,主動併入奧地利共和國中,隨後達爾馬提亞王國和西里西亞公國也併入到奧地利共和國之中!
相對於被法蘭西帝國吞併或者成為其附庸,這些奧地利帝國控制的領土更傾向於加入到奧地利共和國之中。
當然,這與艾雷恩大度的創立了共和國議會,允許那些投誠的地方政府派遣代表入駐共和國議會也有很大關係。
俄羅斯帝國眼瞅著奧地利帝國距離分崩離析只差一步之遙,也跟著普魯士王國學習,派遣大軍以協防的名義全面佔領了加利西亞及洛多梅里亞王國(奧屬波蘭)。
這一幕看的奧斯曼帝國一愣一愣的,也忍不住派遣一支兩萬人的軍隊,想要從奧地利帝國手裡奪取特蘭西瓦尼亞大公國和塞爾維亞及塔米斯巴納特公國。
然而,奧斯曼帝國在歐陸的名聲太差了,這兩塊哈布斯堡王朝的屬國絲毫沒有投降的意思,哪怕主力早已被弗朗茨一世在此之前抽走,加入反法同盟軍,然後被法蘭西國防軍幾乎全殲,仍然搜刮了所有的地方駐軍乃至民兵,跟奧斯曼帝國打起了本土保衛戰。
最終,特蘭西瓦尼亞大公國取得勝利,擊退了奧斯曼帝國的進攻,但塞爾維亞及塔米斯巴納特公國被奧斯曼帝國吞併了……
在這兩大屬國血戰的時候,奧地利帝國絲毫沒有派遣援兵的意思,主要是弗朗茨一世手裡的兵力要用來鎮壓匈牙利貴族,根本不敢調離。
結果這導致損失不輕的特蘭西瓦尼亞大公國與哈布斯堡王朝離心離德,在奧地利共和國艾雷恩政府的唆使下,特蘭西瓦尼亞大公國宣佈脫離奧地利帝國的哈布斯堡王朝,獨立為特蘭西瓦尼亞共和國!
特蘭西瓦尼亞共和國沒有采取總統制度,而是運用了議會制度。
議會中的議員其實就是原本的特蘭西瓦尼亞大公國的本土貴族。
特蘭西瓦尼亞的貴族雖然沒有了稱號,但他們依靠議會議員的身份,仍然保持著特權,並且透過議會頒佈了不少有利於自身階級的律法,相當於將議員變相的提升為貴族,與原本的貴族特權相比,沒有任何損失。
特蘭西瓦尼亞之所以沒有併入奧地利共和國,主要是因為兩者之間隔著匈牙利王國。
隨著奧地利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和屬國紛紛脫離,弗朗茨一世驚恐的發現,奧地利帝國已經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匈牙利王國!
因為奧地利帝國只剩下匈牙利王國這一塊領土。
最要命的是,匈牙利王國的大部分匈牙利貴族,並不支援弗朗茨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