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18世紀全面戰爭> 279 第二次反法聯盟崩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79 第二次反法聯盟崩解 (2 / 4)

奧地利帝國的成立,迅速穩定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基礎,沒有讓哈布斯堡王朝在一連串軍事失利中萎靡。

弗朗茨一世成立奧地利帝國後,立刻從東方和南方抽調兵力,向法蘭西帝國彰顯死守維也納的決心。

奧地利帝國的成立,神聖羅馬帝國的落幕,導致第二次反法聯盟迅速崩解。

沒多久,沙皇俄國等歐陸國家就與法蘭西帝國簽署了停戰協議,沙俄帝國在第二次反法戰爭中沒有得到什麼便宜,自然要及時止損,而且作為急先鋒的奧地利都停戰了,沙皇俄國何必繼續維持戰爭?

打仗是要花錢的!

沙皇俄國不怕死人,就怕花錢……

沙俄本土有一億多灰色牲口呢,由於都是農奴,集結訓練還是比較方便的,唯獨欠缺的是沒有足夠的金錢去武裝這一億多灰色牲口……

第二次反法聯盟崩解後,將神聖羅馬帝國的解體看作奇恥大辱的弗朗茨一世皇帝,開始跟沙皇政府頻繁接觸,雙方很快簽署了武器交換農產品的貿易條約。

奧地利帝國供應沙皇俄國火槍彈藥等基本武器,沙皇俄國則用大量的農產品來換取。

可以說,雙方各取所需。

沙皇俄國除了大城市外,廣袤的領土仍然停留在原始農業生產中,再加上農奴對糧食的低消耗力,讓沙皇俄國一直是歐洲的主要農產品出口國。

恰恰相反的是,奧地利帝國是非常注重工業改革的君主制保守國家,國內人口稠密,工業成品是奧地利帝國對外貿易的主要盈利點。

萊茵同盟成立後,很多投降的邦國和城市統治階層都沒有遭到法軍的清洗和替換,而是要求他們進入巴黎覲見偉大的法蘭西皇帝。

這個條件從法理上講無可厚非,畢竟萊茵同盟的宗主國就是法蘭西帝國!

只是,很多邦國的統治者都沒有返回萊茵同盟,而是躲避在維也納或者柏林等中歐大城市,等待機會。

這裡面就包括教皇庇護七世。

停戰條約簽署後,撒丁王國的皮埃蒙特地區被割讓給法蘭西帝國,法蘭西帝國在皮埃蒙特地區成立了一個新大區。

義大利半島則被法蘭西帝國合併為一個統一的義大利王國,除了西西里島上的西西里王國沒有被法軍佔領外,其他地區都被納入到義大利王國的版圖中。

義大利在李維的手中,第一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義大利王國的國王是一名投靠法蘭西帝國的托斯卡納大貴族。

在法蘭西國防軍勢如破竹的攻勢下,義大利地區的頂層貴族群體不出意外的產生了叛徒,而這種身份高貴的叛徒理所當然的被李維政府當成典型對待,新成立的義大利王國就是給這些榜樣安排位置的。

當然,他們在上任之前,都必須到巴黎跟李維見上一面。

李維不求義大利王國的軍隊能幫助自己打仗,李維也不敢讓自己的軍隊成為義大利軍隊的盟軍!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