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亞王國覆滅後,神聖羅馬帝國已經不是震驚的問題了,伴隨著巴伐利亞王國的覆滅,還有數十個小邦國被法蘭西國防軍佔領。
而做到這一切的法蘭西國防軍,只損失了一萬五千名左右的近衛步兵和三百名左右的近衛騎兵而已。
光是殲滅的神聖羅馬帝國聯軍的部隊,就十倍於這個數量!
當然,這裡面有很多濫竽充數的小邦國軍隊,不少邦國的軍隊其實就是城市衛隊,因為那些邦國只有一座城市……
打到這一步,維也納前方已經沒有當替死鬼的大邦國了,法蘭西國防軍繼續進攻的話,將會直接掠奪奧地利的本土封地!
最令奧地利氣憤的是,普魯士軍隊一直停留在北德意志虎視眈眈,似乎打算看著法蘭西國防軍攻入維也納,讓法蘭西帝國跟奧地利拼個兩敗俱傷。
因為普魯士王國很清楚,奧地利必將會在維也納押上所有的軍隊跟法蘭西帝國死磕,而且法軍已經佔據了那麼多德意志地區城市,每一座城市都要留下少量部隊駐防,再集中主力進攻維也納的話,根本不會有多少富餘的軍隊。
現在連佔據阿姆斯特丹的法軍都開始陸陸續續撤離,與比利時王國的軍隊移交駐防權了。
普魯士王國打算等著法蘭西國防軍主力跟奧地利人血拼的時候,從北部低地國家開始,進入尼德蘭地區,一路攻入法蘭西本土。
到時候,主力壓在奧地利的法軍短時間內根本無法轉身支援,或許能取得一場輝煌的勝利。
這就是普魯士王國的如意算盤。
至於神聖羅馬帝國的解散,普魯士王國是非常樂意的,他們是最希望神聖羅馬帝國解散的德意志邦國!
因為沒有了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才不會在政治上穩壓普魯士一頭。
至於沙皇俄國,並不打算派遣主力部隊參加這場歐陸大戰,除非維也納被法軍佔領,奧地利倒下,沙皇俄國才會考慮跟法蘭西帝國血拼。
畢竟法蘭西國防軍表現出來的戰鬥力太可怕了。
沒有俄軍和普軍的救援,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終於低下了高貴的頭顱,雙方在慕尼黑簽署了停戰協議,這一次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付出的更多,不光神聖羅馬帝國沒了,巴伐利亞和周邊的一堆小邦國,也被納入到法蘭西帝國的皇帝李維新組建的萊茵同盟中。
神聖羅馬帝國正式解散,普魯士王國柏林政府十分失望,他們其實還是期待奧地利吸引住法軍主力的。
不過這個結果對普魯士王國也有好處。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簽署停戰協議後,回去就病倒了,沒多久就去見了上帝……
而他的繼任者弗朗茨,將他名下繼承的領土合併為奧地利帝國,其中包括後世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和波蘭的加利西亞等地區。
原本還有北義大利地區,但現在已經被法蘭西的外籍軍團佔領。
奧地利帝國成立後,仍然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歐洲頂尖強國,人口接近兩千萬!
最重要的是,奧地利帝國所有的領土都在弗朗茨的統御之下,奧地利帝國成立後,弗朗茨被稱呼為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