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保正就是廢物!”
王昭遠砰的一聲把手裡的杯子摔到地上。
旁邊幕僚也有些著急,連開口道:“王公的部署十分得體,扼守興州,西縣,廣元,三泉,利州,這些都是要地,都沒有錯。
要怪只能怪那韓保正太不能打,給他一萬人堅守要地,居然接連一敗塗地。
興州和西縣之間有我軍二十多座營寨,都設在要地,他居然這麼快就守不住。”
幕僚接連把禍水引到韓保正頭上,因為他自己心裡也怕,這場大戰的起因與他脫不了干係,正是他勸王昭遠,說他身居高位而沒有功勞,難以塞時議,應該趁著大周出兵混一些軍功。
他當時說這話只是想討好王昭遠,他明白王昭遠也有這樣的心思。
沒想到王昭遠真的說動了陛下,不投降了,改為和周軍死戰。
結果這仗才開打,周軍就摧枯拉朽,都一路打進漢中,打到利州來了,這下他也徹底慌了,要是周朝殺進成都,到時問罪,陛下把王昭遠頂出來,又牽扯出他來可如何是好?
所以他只好把所有過錯都往韓保正頭上說,也能讓王公有個臺階可下。
聽他這麼說,王昭遠臉色好了不少。
“是比下和我看錯他了,我這就修書一封,讓人給成都說明,初戰失利,實在是這個韓保正太過無能。”王昭遠找到臺階,終於能把戰敗的責任推出去。
“最好還需監軍使趙崇韜一同發書文,方能說明此事.......”
王昭遠點頭:“言之有理。”
........
利州城頭,趙崇韜一身戎裝,巡視城防,可惜他不是主帥,只是監軍,無權調動大軍。
和王昭遠不同,趙崇韜是將門出生。
他父親趙廷隱是河南大梁人,也就是當今大周都城出身。
後來隨先帝孟知詳入蜀,立下不少戰功,後唐攻兩川之戰中據守劍州,擊退石敬瑭所率朝廷大軍;
奪取利州昭武軍;
繼又在兩川兼併之戰中攻殺董璋,奪取東川。
也是先帝留給當今陛下的輔政大臣之一,往年辭去軍職時官至太師、中書令,還因是開封出身所以加封宋王。
腳下這座城池重鎮利州,便是當年先父所奪,如今兵臨城下,對於趙崇韜來說又是另一種心情,既有緊張,也有憂心,更多的是怕辱沒父輩門楣。
當初父輩拋頭顱灑熱血,抵擋後唐大軍,打下這重鎮要地,如今要是丟在他手中,有何臉面去九泉之下見父親呢。
他也打過仗,六年前,上一次史從雲伐蜀時他就參與了,前鋒的李進被殺,李延圭敗退之後,他隨高彥儔等人增兵。
他在興州河谷北面擊敗一股兩百多人的南下週軍,殺敵二十多人,周軍退敗之後再沒南下。
周軍沒有反撲,沒有報復,於是就成了整場打仗下來朝廷所取得的的少數徹底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