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經略遼東也有三年之久了,對於自己的手下,不說了如指掌,可他們的心思想法,他還是清楚的。
看到他們這不支援又不反對的態度,熊廷弼心裡已經知道他們的打算了。
只不過現在可不是兩年前了,因為有皇帝的大力支援,因此對於遼東軍隊的整頓,是非常徹底的。
只要他一聲令下,這些人不想去也得去。
當然,他們會不會真正的出力賣命,他也不敢保證。
不過熊廷弼作為一個軍事文官,自然清楚培養提拔自己心腹的重要性。
而且現在也不是發動總攻的時候,不過是需要一支精銳部隊出城,襲擾建奴,減輕毛文龍和朝鮮的壓力罷了。
他們的態度想法到底如何,並不是那麼重要。
於是他也懶得徵求他們的意見,直接就下了軍令,由參將李懷信領七千騎兵出城,開往撫順和薩爾滸關地區,伺機而動。
在會議上熊廷弼也只是簡單的說了自己的想法,而具體的細節和計劃確是隻字未提。
畢竟李懷信可是他的心腹大將,所統率的七千騎兵,更是自己的標營親信。
可以說這是他能鎮住遼東各方勢力,且壓制遼東將領的底氣。
容不得半點差錯,一旦有失,那他這幾年辛辛苦苦所整頓出的局面,又將混亂不堪。
而就在李懷信點齊了兵馬備好糧草臨出發時,阿敏的信使,來到了沉陽。
他們假扮成為建奴擄走的遼東漢民,聲稱有重要情況彙報,一波三折終於是見到了熊廷弼。
見到熊廷弼之後,他們也並沒有急著亮出真實身份,更沒有表明此行的真實目的。
而是用先試探著說道:
“熊大人,奴兒哈赤的日子可不好過啊,他們現在不但缺糧缺的厲害,對於鐵器和食鹽這些重要物資,都是緊缺啊。”
“前幾次大戰,奴兒哈赤全部慘敗,人口損失眾多,昔日女真各部的老底,都已經被耗光了。”
“葉赫、哈達等部落的人,都已心生怨氣,對上層的區別對待極度不滿。”
“我二人這次能從赫圖阿拉逃竄回來,正是因為他們。”
“他們讓我轉告熊大人,如大人發兵建州,他們願裡應外合,取奴兒哈赤首級進獻於大人,將功贖罪。”
聽完他們說的,熊廷弼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