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並不是腦子突然一熱,有的這個想法。
他剛剛閉目養神,就是在思考件事。
大明與大金的國力差距,實在是太懸殊了。
前幾一打勝仗,且是低傷亡的況,大金八旗看上去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可一切,都隨著一個繼位的明國年輕皇帝,而徹底改變。
他身為大貝勒,時常要處理政事國事,大金有幾斤幾兩,他心裡清楚的很。
果這次攻朝鮮不能搶的滿載而歸,大金起碼有一半人口,活不過這個冬天。
而且即使能順利度過這個冬天,又能怎麼樣呢?
大金現在能披甲上陣的男丁,滿打滿算也就四萬多,而且已經無處補充了。
蒙古林丹汗被明打到逃亡漠北,知去向,許多部落都歸附了國。
北方野人部落,這些年來也早就是被們掃蕩一空。
大金的人口以及資補給地,只剩下一個朝鮮。
鮮北部在也是人煙稀少,居住的朝鮮人是越來越少,以後他們南下搶掠,得冒更大的風。
而反觀明國那邊,自朱的小皇帝繼位後,可以說是一掃頹勢。
南蒙古被他打的分五裂,昔日攻不克、戰無不勝的大金八旗,對戰明軍屢遭慘敗。
那小皇帝明顯是會打,而且是有著雄才大略。
而且那個扎沉陽的熊蠻子,也不是好對付的。
如果再來一次薩爾滸大戰,大金未必會勝了。
國力的差距在是太大了,大金是一仗都輸不起,只要一輸,幾年的努力就會灰飛煙滅。
而這個事實,現在已經是完全驗證了。
而明國不同,他們可以輸一場,十場,甚至於幾十場,他們的實力還是非雄厚,依然不是大金所能比擬的。
現在的他,已經看的非常清楚了,大金只不斷的勝利,而且要每戰都必勝。
就像撫順、鐵嶺、薩爾滸那樣的大勝,大才能擋住明國的兵鋒,才能繼續存活,並發展壯大
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這顯然已經不可能了。
再者與奴兒哈赤有滅門的血海深仇,只要有可能,他絕不會放過復仇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