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自聯隊開始,就必須要有錦衣衛的監督了,加設的三個名額,就是錦衣衛的。
這樣做的好處有很多,首先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避免被底層的軍官將領矇蔽。
以及他們虛報戰績軍功,損失傷亡,還有殺良冒功這些。
這些都是明末軍隊的一大特點,準確的說是封建王朝軍隊的特點。
不管是強漢盛唐,還是威名遠播,靠著弓馬武力立國的明初。
將領貪汙糧食物資、剋扣軍餉、殺良冒功、甚至於走私軍火這些,都是層出不窮的。
至於空響這玩意,就更不用說了,太祖皇帝這樣的人物,都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見已經成為一種潛規則,上上下下早已習慣了。
只不過是比哪個朝代、或者哪個時期更加嚴重罷了。
顯然,大明末年就是比較嚴重的一個時期,加上滿清入主中原,無疑是將這一缺陷陋習無限放大了。
而超越時代侷限性以及思想的朱由校,自然是要去改變的。
因此他才會不遺餘力的,去提高軍士武官的待遇和地位。
他們的地位待遇提高了,相應的他們自然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就是很簡單的利益交換。
只要嚴格把控住這些問題,在加以合格的訓練,打造一隻精銳的野戰軍隊根本不是問題。
當然了,他也不會認為這樣安排之後,就一定不會再有那些陋習,這根本就是不現實的。
人都是有慾望的,只要離不開人,那一些陋習必然是不會消失,尤其是這個時代。
但也可以最大程度的去控制,這樣就足夠了。
而另一部有兩萬人,全部轉為城防軍,以此來補充兵額的缺失。
雖說張世澤在五城兵馬司以及原上直親軍衛中挑選了幾千人,可還是不夠的。
而且城防軍事關京師的守備防務重任,軍隊體系當中,必然要有忠於皇帝的將領和軍士的。
而朱由校在穩定了北方之後,自然是南巡,親自去江南收拾那些士紳豪族組成的利益集團的。
而自己大後方的安穩,就至關重要了,不然等自己事還辦完,老家卻被抄,那就尷尬了。
英宗皇帝當年就是疏忽了這一點,土木堡之變,戰敗訊息傳回京師後,文官們的反應很快,立刻就開始找理由爭奪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