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山東以及稅收的問題搞得朱由校頭皮發麻,但這一個月的時間,他也沒有閒著。
因為組建了城防軍和警部,於是他就將輔兵營給裁撤了。
當初輔兵營的建立,本就是作為預備役和後勤保障來用的。
而有了城防軍後,輔兵營就顯得多餘了。
況且朱由校此舉,也是有著改革的意思在裡面。
大明的軍隊體系,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
就是軍人是業餘的,戰時提刀子去打仗,沒事就是在種地,還要給文武官員當牛做馬。
朱由校記得當初看明實錄時,朝廷的文官搬家,居然到兵部申請了文書,在京營調了幾千人來給他們當免費勞動力。
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京營計程車兵都是如此,其他地區可想而知。
因此朱由校必須要將大明軍隊徹底職業化。
當了兵就只管訓練,只管打仗,聽軍令出征就是。
而且這軍隊也要分等級,分為野戰軍以及防守軍。
將軍隊朝後世現代化方向去發展,是絕對沒有錯的。
而早已糜爛了的衛所軍,自然是不可能為野戰軍和防守軍的。
到時就將他們徹底轉為屯田軍,只管種田和運糧。
當然了,現在搞這種大改革還不是時候,首先他必須要將框架搭起來,在京師實行之後才可推向全國。
而輔兵營的這七萬軍士,雖然沒有打過仗,但是平時的軍事訓練,是非常到位了。
而且大部分都有了一年以上的兵齡,按照每日一練的程度,這些輔兵早就符合了各項要求。
他們唯一缺少的,就是實戰的歷練和戰爭的洗禮。
不過這都不是事,羽林軍如今十萬大軍,大多數都是打過仗的,兩個帶一個,綽綽有餘。
因此他這七萬人拆分成了兩部,一部為五萬人編入羽林軍四大營中。
補充過後,那羽林軍的兵力將達到十五萬之眾。
其中驍騎營的騎兵,總數當在四萬左右,其中有一萬五千的蒙古輕騎兵。
三千正在訓練的火槍騎兵,以及兩千重甲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