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久經沙場,跟著他兩次遠征漠南,平息楊洪兵變以及西南土司叛亂的精兵勐將。
因此有了這樣一支戰鬥力強悍的軍隊支援,朱由校可以說無所畏懼。
但是為了更好的掌控軍隊,朱由校對於軍隊的制度和體系,又來了一次大調整。
首先便是軍中督戰執法隊的擴編,執法隊主要是由錦衣衛組成,宮中太監負責,只有七百多人。
而十五萬的軍隊,自然是不可能靠著這區區七百人就能管的過來的。
因此他決定,每將整個監督執法的體系,落實到基層去。
羽林軍一哨有三十人,一哨可配一個執法督戰員,而哨上面是佰,除去三個哨的,再設一個執法督戰員。
這樣以哨為單位,佰、把、聯隊、營,這樣依次遞增。
但因為一個聯隊有一千人,人數開始多了起來,因此每個聯隊,都要加設三個人。
而執法督戰員的級別,也是隨著軍隊的等級進行區分的。
最高的,自然就是朱由校親自指派的隨軍太監了,隨軍太監在軍中是代表著他的意志。
除了充當自己的耳目,監視將領掌控執法隊以外,更是有著做思想工作的重任。
而之前的執法隊,是由錦衣衛和普通士兵共同組成的,朱由校覺得這樣是既麻煩又沒有保障。
因此他乾脆就徹底拆開了,同時也是為了避免他們同流合汙。
錦衣衛的主官只管錦衣衛,領軍將軍也只管那些由普通士兵組成的執法督戰員。
而且朱由校還特意將他們錯開來,聯隊以下,全部由執法督戰員充任。
PS:
作戰單位明細:
主要參考於戚家軍的編制的體系,分別是隊、哨、佰、把、聯隊,為三三制。(戚家軍也有三三制,但是更多的是四四制)
而每個單位的主官,是兼任的。比如一個聯隊由三把來組成,那這個聯隊的千總、除了千總以外他還是把總,除了自己那部分另外兩個把也歸他管,相信說的很清楚了。
而左擊將軍是明朝京營的原有體系,因此保留了下來,常設官職但不是常設作戰單位,五個千總中選出一人來充任。
至於遊擊將軍,看明末的書友應該都知道,就不做過多介紹了,戰時類似於偏師這種、獨立作戰的一個單位,不常設官職也不常設作戰單位。
而四大營的主將都是參將官職,高其他地區一級,相當於總兵官了。(明朝京營原本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