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的辦事風格向來是雷厲風行的。
當即就將內閣六部的大臣,以及新成立的軍部幾位大臣,詔入乾清宮中,針對西南土司以及宣慰司的叛亂而展開了軍事探討。
雖然決定要打這場仗,可在打的前提下,是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行,不是一句話就能定的。
王在晉身為內閣大臣的一員,自然是已經看了雲南最新的軍報和奏疏的。
而且依照他對皇帝的瞭解,是必然會調集軍隊南下圍剿平叛的。
因此當其他人還在猶豫或是思考之時,王在晉就第一個站出來表示非打不可,與朱由校的想法不謀而合。
“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可拖,遲則生變,朝廷當迅速調集重兵開赴雲南,以支援雲南圍剿叛逆。”
“要讓那些夷人知道,什麼是雷霆之怒,什麼是王者之師。”
“也可以此戰立威,來震懾周邊宵小,還有那些已起反心異志的賊子,一勞永逸。”
“等南方徹底平定之後,我大明就可以集全國之力,遣精兵良將出關,滅了野豬皮,還我遼東之安。”
朱由校對於王在晉最滿意的地方,就是他有著一股子勁,雖然也幾十歲的人了,可他那顆建功立業的心,卻是比許多的年輕人還要強烈。
王在晉既然已經明確表態,其餘的大臣自然也是異議。
王在晉瞭解皇帝,他們又何嘗不是呢,所以對於出兵雲南,幾乎沒有反對之聲。
唯獨戶部尚書程國祥,是一臉的憂愁。
戰端一開,戶部的壓力可比兵部大多了。
那無數的錢糧,以及後勤補給供應,可都是要戶部來操辦的,如今戶部的太倉,哪裡還有什麼存糧錢財啊。
“陛下,臣以為不妥,雲南千里迢迢,如要從京師調動大軍南下,非數月不可達。”
“而一旦調動大軍,軍隊人數必然是數以萬計,這麼多的兵馬,需要多少軍餉糧草來供應呢?”
“而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誰知道雲南戰事會如何呢?”
“陛下,不是臣軟弱無能,戶部如今的錢糧,能安穩北方已是極為勉強,實在是沒有錢糧來供應一場大戰了。”
“黔國公雖然敗了一場,可也不至於傷筋動骨,依臣來看,只要黔國公暫且退兵休整一番,循序漸進,叛賊不日可平。”
“可派快馬南下向黔國公傳達朝廷的意志,先將叛逆抵禦在邊鎮關隘之外,等國庫錢糧充足在調軍南下亦可。”
還不等朱由校表態,程國祥的意見,當即就被張維賢給否決了。
在他看來,正是因為朝廷沒有錢糧可以供應,才要以最快的速度南下平叛。
另一個軍部大臣陳策,也是打了一輩子仗的,雖然不是什麼名將,可軍事才能和素養還合格的。
因此他也是和張維賢同樣的意見,速戰速決,一鼓作氣平了整個雲南。
而至於兵馬怎麼調,王在晉在得知訊息的第一時間,就已經想好了,甚至於在他的腦海中,已經擬好了一份方桉。
“從京師調兵南下,顯然是不合實際的,臣以為可從四川和貴州兩省,抽調精銳兵馬參戰。”
“去年西南大亂,陛下親征西南,是以川貴兩省的兵馬而平了安逆和奢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