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府境內之士紳豪族雖然所剩無幾, 可要推行此新政,必然會遭到朝臣以及天下士紳阻止。”
“雖只是一府之地,可也足以觸動這些人抱團反對了,對陛下之名聲,可是毀滅性的打擊啊。”
聽了這話朱由校冷笑道:
“朕從來不在乎什麼狗屁名聲,朕是大明朝的天子,是老百姓的皇帝,自然要為我大明的百姓子民謀福著想。”
“我大明朝是與百姓子民共天下,非與官員士大夫共天下。”
“你們都要給朕牢牢的記住這一點,現在是大明朝,是天啟年,不是趙宋,也不是弘治年。”
“苦百姓而富士紳的事情,絕不可在出現,太祖辛苦創業才打下這大明江山,豈能在朕這裡敗壞?”
“陛下有此雄心壯志,臣實在是激動,大明朝中興有望。”
李中正聲淚俱下,他雖然也出身於士大夫階層,可從小生活在貧苦的環境下。
自小接觸的圈子,也是以每日為了一口飯而勞累奔波的貧苦百姓。
人間冷暖,世態炎涼,各種壓迫和不公之事,他見的實在太多了,都快麻木了。
他從小也沒有享受過特權,對於士大夫的特權也是嗤之以鼻,極其鄙視的。
他奮吏讀書,考上功名做官,就是想著能儘自己的一些綿薄之力,有機會能改變家鄉現狀,讓鄉親們的日子好過一點。
可不成想,他今生竟然能得遇有此雄心壯志,並真心為百姓著想的雄主,實乃臣子之幸也。
“你二人話也不要說打太早了,做這種事,朕最多也就名聲壞一點可你們就不一樣了。”
“你們必然遭到無數的唾罵冷眼,明裡暗裡的排擠打壓,和各種誣陷。”
“一不留神,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可謂九死一生。”
“朕給你們時間,想好了再告訴朕你們的決心和答覆。”
“陛下說的哪裡話,為君父分憂乃臣子之本分,既然為官,自然也是要為百姓著想,否則為何為官?”
“只要陛下一聲令下,臣立刻便著手推行新政,必然不讓陛下失望。”
孫傳庭當即表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