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若虛眼睛微眯,“想辦法先找到她,神農架那邊的事,不能再拖了…”
就在二人密謀之時,書院眾人也來到了縣衙。
“滾開!”
丹陽書院山長宋明樞憋了滿肚子火,一把就將上來迎接的衙役推開。
帶著一群人,烏壓壓進入縣衙正堂。
“吳縣令!”
這老頭上堂後依舊很硬氣,隨意拱手便冷聲道:“聽說你懷疑是我書院在二碑灣搗鬼?”
“宋山長請息怒。”
吳縣令眼中隱有不悅,但仍舊耐著性子回道:“只是城隍廟來人,來詢問一些那邊情況,怎麼會懷疑書院呢?”
見他服軟,宋山長臉色才算稍好一些。
李衍則在旁邊冷眼旁觀。
有些事,他早已透過情報有了判斷。
別看這些書院學子義正言辭,但說實話,他們之所以發火,還和吳縣令鬧矛盾,無非是利益作祟。
如今朝堂最大的爭鬥,就是本土官紳與開海商人之間,雙方利益其實衝突不大。
說白了,還是個“禮”。
“士農工商”,乃神州大地古禮,重農抑商乃是國本,而如今各地商會卻想借著開海這股風,將商人的地位提高。
而大宣皇帝,一是要彌補幾次大戰和修復皇城造成的國庫空虛,二也是想借這股力量,壓制各地氏族官紳。
這些人的根本,無非就是掌控土地和人口,不僅積累豐厚身家,在地方上頗有權勢,還藉著官身逃避稅銀。
若只是一地,看不出什麼。
但全國大大小小官紳,盤踞各地,都這麼幹,就好似無數碩鼠,瘋狂侵蝕國家根基。
官富、民窮、國庫空虛。
這才是大宣朝前些年的真正寫照。
更讓大宣皇帝惱火的是,這些人拐著彎罵他窮兵黷武,才使得國庫空虛。
若非開海獲利頗豐,這二年讓朝廷緩了口氣,朝堂之上,皇權的威嚴,早就被群臣壓制。
皇帝借開海派壓制本土派,才是根由。
這件事,很多人都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