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他們的實驗本身也不算很難,顧學勤就直接就著他今天的實驗任務給程瑛講解了。
今天顧學勤要做的就是改變燒結材料裡的二氧化矽含量,來探究材料的燒結密度。
其實這個實驗顧學勤已經做很久了,因為實驗週期比較長,他每天只能做幾組,就導致他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找到二氧化矽的最佳新增量。
顧學勤平時都是自己動手去調製配方,但今天多了一個程瑛,他突然就想起往日被師兄師姐們壓迫的悲憤感,頓時惡向膽邊生。
“程瑛啊,這個配方呢,我先稱一遍給你看看,一會兒你就要自己算、自己調了。”
程瑛在一旁聚精會神地看著顧學勤的操作,一臉嚴肅地點點頭。
顧學勤往日不管在哪,都是實驗室裡最小的成員,免不得被交代做一些雜事,但程瑛的到來卻讓他的地位有了長足的提高。
他忍住心裡的暗爽,正色起來,用那不算太精密的儀器去儘量測出最高精度的材料。
一旦進入狀態,顧學勤就沒有精力再胡思亂想了,手下沒有絲毫含糊。
他們實驗室裡的所有人,對實驗都有一種堪稱偏執的認真。他們也可以隨意做做得到結果,但他們的信仰、他們一路走來的見聞不允許他們這樣做。
零失誤、零誤差是他們刻在骨子裡的烙印。
顧學勤一看便是做慣了這些,看上去做的很仔細,但動作迅捷嫻熟,實際上也沒有花費多長時間。
他做完一個,程瑛就用比重的計算方法計算出了剩下幾份樣品應該新增的二氧化矽量。
接下來顧學勤果然沒有再動手,讓程瑛漸漸由生疏到熟練地去學會做這些事情。
等他們終於把樣品準備好,開始燒結的時候,一上午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
顧學勤又取出了他昨日已經燒結好的樣品材料,帶著程瑛在顯微鏡下觀察樣品的晶粒結構和燒結密度。
目前來看,增加二氧化矽的用量可以使燒結材料更加緻密,但根據顧學勤的估計,隨著用量增加,密度應該會達到一個峰值。
顧學勤已經找到了一個靠後的點,這個點上的二氧化矽新增量較大,但密度並沒有顯著增加。
顧學勤現在要做的,就是找到這兩點之間的峰值。
程瑛一上午就像只勤勞的小蜜蜂一樣圍著顧學勤不停地轉。
雖然實驗不難,但耗費的心力還是巨大的,一邊顧學勤要和她留意每步工藝的一些經驗特徵,怎麼判斷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的製作。
另一邊,每次遇到什麼新的現象,顧學勤還會和程瑛深入闡述一下發生的原理和處理方法。
以至於程瑛發現他們的工作全部順利結束的時候,終於鬆了口氣。
喜歡系統它逼我學習致富請大家收藏:(系統它逼我學習致富27KK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