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國家田徑訓練基地
清晨,一聲聲清亮的哨子聲在田徑場如期響起。
今天是2月19日,國內的下一站室內比賽即將在燕京拉開戰幕,室外賽開場前的最後一次熱身比賽,燕京站吸引了全國包括國家隊運動員在內的多個省市和地方團隊的運動員參加。
作為國家和燕京最核心的訓練地,自然是來燕京參加比賽的所有運動員的修整首選。
國家隊原本的在冊運動員,也包括因為各種各樣的關係申請擠進來的一些地方和運動團體的運動員,幾天來,使得訓練基地的人看起來格外的多。
不論是地方團隊還是國家青年層次的二三線,難得一見訓練基地同時出現這麼多“有頭有臉”的國內運動健將。因此,往常休息時間恨不得趴地上的他們,現在卻是興致格外的高。
跑道上有很多值得他們關注的目標,或是心裡隱隱的偶像,或許還有那位一直有些在傳說中的伯樂,在關注的同時,他們在心裡何嘗沒有期望過可以成為下一位被看上的千里馬,也許一次不經意就可以改變他們的人生。
不時走到場邊休息的人挺多,但運動員們的紀律性都不錯,倒也秩序井然,訓練場也並不顯得鬨鬧。他們的目光總是習慣性的看向跑道,似乎每次他們休息,那幾道身影都在跑道上。他們詫異的同時,心裡也是格外的佩服。
400米環形跑道,直道起跑線前,三四個人影不停的往返與起跑線和終點線,彎道處兩三個身影也是同樣的單調操作,還有那一條非常獨特的身影,整個400米跑道都是他馳騁的疆場。
噗噗噗的腳步聲在這片人挺多但也顯得頗為清靜的訓練基地內格外的響亮。
但也並不是所有人心裡都是如此想,或許疑惑要更多些……
“小胡,小張,怎麼樣?看出點什麼了嗎?”
場邊一塊位置,來自清華體育部的教練呂青緩緩踱步,走到他的兩位弟子身邊。
“呂教授!”
稍顯得稚嫩的少年,張蒙趕忙轉身,恭敬的打了招呼。
“跟你說過了,叫我教練或是呂教練,田徑場內,不管是比賽還是訓練,哪有什麼教授。”微笑著擺擺手,“你可別和你爸學那套拘謹,咱們幹體育的不搞虛頭巴腦的。”
“教練!”
兩人說話間,有些意味莫名的胡珂收回了目光,也轉過身來看向了自己的教練。
輕輕的拍了拍兩人的肩膀,呂青一臉微笑。
“這次沒在本部訓練帶你們過來,也是讓你們多接觸一下,或者說,是讓你們感受下目前國內最先進的訓練理念……”
“教練,真的先進、科學嗎?我……”胡珂有些踟躇,他不確定是否要說出他的疑惑。
“呵呵!?小胡,看出來點了?”呂青滿意的看向自己的弟子,那個當初選秀還笨手笨腳連起跑器都會踢飛的小少年,越來越有優秀運動員的樣子。
從10秒7到現在時常跑到10秒30左右,成績提高的很快,然而最讓他滿意的卻是胡珂的頭腦。懂觀察、愛分析,當然這樣的運動員不好帶,可他就是喜歡,因為在他認為,想成為頂尖運動員,沒有一個聰明的頭腦是不可能的。
“來,咱們旁邊坐會!今天給們安排的訓練量不大,只是恢復和調整為主,另外的訓練課就是場上那幾個人!”帶著兩人坐在場邊,呂青直接道。
“小胡,說說你的想法,帶你們來的目的就是如此,特別是看這幾個人。”眼睛看向了場中,呂青臉上的笑意很溫和,讓人看起來就如沐春風。
不到50歲的呂青,整個人看起來斯斯文文、一副儒雅。但只有認識他的人才知道,這副儒雅後面,是對待訓練、研究的苛刻和執著。
他是純學院派的教練,但不同於很多學院派的教練,他更注重於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很多時候,他帶運動員訓練,更多的也是為了進一步去完善研究。
當然,對待運動員,他也有足夠的誠心。他會透過帶著他們訓練和研究的過程,去引導和培養他們,不但是運動成績,同樣也包括理論上的思考。平時除了訓練,他也會帶著他們去分析目前較為頂尖的一批運動員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