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穫的同時,他心裡對於林幕的嫉妒心偶爾的又會冒出來,但是他感覺到越來越淡。不論是運動員還是教練員,確實是有天賦的。
林幕能從如此快速的奔跑中,根據觀察運動員的情況來從中找出問題,再去安排解決問題,運動員不論是個人還是團體配合的成績以肉眼可見的程度在進步。就衝這一點,他不得不承認,林幕比他更有天賦。
偶爾的幾次念頭轉頭,陳國斌覺得有些可笑,林幕現在能取得比他更高的成就,有什麼好嫉妒的。下定決心後,該迎頭趕上去才是,從第二天開始,他拿起了小本子!
場邊,臨時接力隊的兩位助理教練黃教練和龍教練,正聽著林幕的分析,不時的點頭,偶爾的也詢問幾句。
安靜的靠了上去,聽著林幕的分析,捧起小本子開始記錄。
“第一棒,付冰洋的彎道速度沒有達到理想狀態,他前面60米慢了,加速的距離太長。還是起速時爆發有欠缺,沒能把他的起跑充分利用起來。要繼續加強核心力量訓練……彎道的路線靠外不少,進入接力區有影響,他的核心穩定性訓練要著重加強,今天再加兩組……
第二棒,胡林山前面的加速還是稍微不夠充分,力量反應訓練要繼續加強……起跑步點選擇上再提前半步,後伸手時手臂伸展角度再降低幾度……
第三棒,葉華……雖然他的彎道技術和力量結合有些不穩了,但力量加強不能停,他的協調很好……
第四棒,朱昆的第一期完成的不錯,明天開始,基礎核心訓練降低兩組,專項核心加兩組,加上肢訓練計劃和臀肌、股側肌鍛鍊……交接起跑時,步點延後半步……”
一條一條的,林幕根據每個人的進步快慢給出了新的個人訓練安排和接力配合的安排。三位臨時助理教練都用心的聽著,努力的把細節記下來。這是他們接下來要乾的工作了。事實證明訓練是有效果的。
組合情況是林幕早定下的,他們也不知道當時定的時候林幕的原則,不過現在看起來都還不錯。只是因為各運動員間的進步幅度的方向和速度稍有不同,這些交接時的調整顯得頻繁了些。
起初林幕還是自己全盤來,後來有著各自原因的三位教練積極的加了進來後,開始分擔了林幕的工作。這也使得林幕稍微輕鬆了些。
接力配合,需要的理想狀態就是兩名交接選手在相對高速下的完美配合。考驗了交接棒的兩名隊員的默契程度,這個不是短時間可以培養出來的,那麼只能先從遞手、接棒的固定開始了。
離城運會的預選賽越來越近,訓練上幾乎是分秒必爭,三位教練各自記下了內容,再一次詢問了些細節後,開始了他們下一步工作的準備!
……
另一邊,剛剛跑完了一組接力賽的四名運動員加上替補的範少斌正站在一塊休息。而圍在他們身邊的幾位理療師則是不時的給他們這裡捏捏,那裡放鬆放鬆。
幾位理療師已經習慣了這樣站著跟人屁股後面追著給人舒緩肌肉的情況了,最多也就是半躺,這在以前實在難以想象。按照以前的情況,都是運動員結束訓練後去理療室,可能有時候還需要用上些檢測機器的輔助。
但現在要時時跟蹤,還有那位林指導的吩咐,他們只能這麼幹。要知道,人躺下來放鬆身體跟站著時那完全是不一樣的。特別是有的小子還動來動去。
“我說小胡,你這腿別老崩著,還動啊動的。每次到你都是最費勁……”武師傅終於是忍不住吼了。
武師傅的“怒”吼,惹的旁邊的幾位是一陣嬉笑。
“抱歉,抱歉,以前沒享受過這待遇,這不是不適應嘛。嘿嘿!”胡林山有些不好意思的撓撓頭,他以前不是沒接受過理療服務,只是沒這麼有人給用心著處理就是了。特別是,還有經常有師傅“跪”在他面前按腿,他多少有些不適應。
稍微的放鬆了下身體,配合著武師傅後,小小少年少有的感慨了下:“我說,哥幾個,咱們這要是最終沒出線……”
胡林山的話使得周圍本來還嘻嘻哈哈的幾人頓時沉默了下來。
沒出線?要是以前他們想的,沒出線就沒出線唄。還能咋樣?而且在以前他們感覺,不出線可能反而是正常的。
但是現在,幾天過去了,他們感覺到了壓力。在隊裡,也許只有少數幾人能享受到的待遇,不時出來的周主任和王指導,幾乎是貼身一對一的訓練指導。如果最終沒出線,他們感覺,或許對隊裡,對他們自己,都將是一個信心上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