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米的起跑要求相對要低點,但是已經是融入骨子裡的起跑反應和起跑加速能力,還是讓林幕自然的衝了起來。
僅僅是前面五十米的彎道階段,林幕憑藉著起速的爆發力,就跑到了相對領先的位置上,因為前伸數的關係,現在看的還不真切,但就所看到的就是,林幕在50米間,身位已幾乎和前伸數更大的5道選手辛普森持平了。
從起跑加速之後,林幕就一直保持著超越其他選手的高速和較快的步頻,給人的感覺,似乎他更像是在跑200米。
這一感覺很強烈,處於三道的阿爾比希,處於五道的辛普森此時感受的分外真切。他們心裡一陣嘀咕。
這是要帶節奏,可決賽也沒其他華夏選手了,帶起來有何用。難道你這樣跑就是你的節奏。還是要在前半程取得絕對的優勢,最後後半程拼體能和速耐?
保持節奏,保持節奏!阿爾比希和辛普森沒再繼續瞄林幕了,心裡默唸著努力的保持著自己的節奏。都是經驗豐富的選手,他們知道該去控制自己儘量不要被別人影響,400米,跑出自己習慣的節奏很重要。
60米,70米,80米,第一個彎道臨到最後階段。
衝起來的林幕不知道別人對於他的判斷和想法,此時的他心裡有些詫異,算是意外的感受。
在比賽前,他難免的會考慮自身百科技能所能在比賽中發揮的作用。只是分析過後,他也不知道如何去判定,因為400米的距離長了,除起跑反應的那一下,技能在其他方面的觸發並不好界定。
無論如何爆發,跑400米開始的起速也不可能直接加到自己的巔峰,那麼巔峰持速5秒,觸發不了,同樣維持相對速度到最後衝刺,有人會在300米,有人會在270,甚至有人會在250米,同樣不好界定。這讓他也有點不知道如何判斷。
預賽中,以一個相對客觀的情況來看待自己的一跑,也沒用現在這樣的速度來跑,因此也沒太多的去感受到技能所用。但現在,他投入進來跑後,發現了些情況。
起跑加速技能生效了,他按照自己的節奏維持的9成以上的速度頻率,自然的就被技能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偏偏這個高度沒有超出他所能控制的速率極限,他發揮起來很自如。這著實意料之外的情況。
不過想想也是情理之中,只是之前沒去具體想而已。不論如何來計算,這樣的加成之下,以他的身體綜合素質確實不會出現不能掌控的情況。在400米的比賽之中,不管如何分配體能和速度,能讓自己全速的距離很少,甚至有的運動員都沒有。
透過這一段距離,林幕感覺技能對於400米的作用效果反而可能更大些,因為技能使得他可以近乎於全程高速在跑。但也會出現一個難題。體能和速耐上,壓力更大了。沒有更強的體能支援,技能可能就變成反效果。
林幕現在還不確定自己是否能支援跑完全程,但既然已經是如此效果,他也不可能改變節奏。只能保持自己本來的速度分配節奏來跑下去。
賽道上,處於四道的林幕用幾乎令所有人意外的速度節奏在跑著他的第一個彎道。
時間轉瞬即逝,8名運動員你追我趕的的速度爭奪下,行程也即將進入了第一個直道。
林幕也在這時踏上了直道。保持了之前的速度和頻率,邁出了他進入直道的第一步,接著是第二步、第三步,頻率沒變,節奏沒變,但他更快了。同時這也引起了一直關注他的人一陣驚呼!
……
看臺上,
偏西一角,
伊東浩司緊握著拳頭,視線一刻都沒離開過賽道,他驚訝,他驚愕,他緊張,更有些激動!
不是為了關注那兩名自己國家的後輩,他的關注一刻都沒離開過四道的那個身影!
“教練,這……”在林幕進入第一直道幾步後,他忍住輕喚了聲,他是400米出身,雖然後來主攻了200,也跑100,但他有足夠的經歷和經驗去給林幕現在的一跑做出判斷。
“先不說了,看完這場比賽!”高野進頭也沒回的出聲打斷了伊東浩司的話。他可也是400米出身,站過世錦賽、奧運會的決賽跑道的人,他如何看不出。現在他只想看,他要看完全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