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外面也沒有適合談事情的地方,秦崝是把人請回到家裡來談的。
一個下午過去,秦崝跟何勵昌已經就兩樣新設計談妥了。
這一次的合作方式不同以往,秦崝不再跟上次一樣只是把圖紙一口價賣掉、拿了錢就算兩清了,而是相當於以圖紙變相技術入股了農機廠——
最開始時是叫農機廠,但是後面已經改為機械廠了,生產的不僅僅是農用機械,不過大家都習慣了,一直叫農機廠而已——
準確地來說,應該是技術入股了這兩個產品。
倆人最終達成的條件是,秦崝的這兩個設計無償提供給機械廠,而機械廠在把產品生產出來之後,每賣出一臺就給他分出半成的利潤。
可別小看這半成,一旦這兩樣裝置推廣開來,以它們的售價為基礎,累計起來當中的利潤預期是十分可觀的。
本來這半成的利潤是低於秦崝預期的,不過誰讓眼下他們處於一個特殊的年代呢,何廠長那邊答應分出這半成的利潤,實際上還需要以獎金的名目運作出來,能分出這半成已經差不多是極限了。
秦崝也沒有過多地糾結於此。以前從來沒有在物質上缺乏過,其實他對於錢這方面不太有概念。
這回之所以變得如此接地氣,一來是因為他們家的錢在買了房子之後,手裡剩的錢不多了,而接下來還有兩個幼崽要養。
再就是他發現蓁蓁喜歡房子,所以他就準備多掙一些錢,這樣下次要是蓁蓁再看中了哪裡,他就可以馬上買下來,而不用像現在這套房子那樣,想買的時候手裡沒錢,還要東湊西拼,才能湊夠一套房子的錢。
也就是剛剛好他那個朋友給力,及時得到了這房子要出售的訊息,否則要是讓別人捷足先登了,他光是想到蓁蓁臉上失望的神情,心裡就非常不得勁。
如果不考慮到他設計的絕對價值,單就當下的這半成利潤最終所能變現的數額,算下來其實也可以了,只要能儘快投產,在他們高考到下一個城市時,手裡的錢肯定能買到蓁蓁喜歡的房子的。
秦崝之所以不多糾結,還因為他知道自己又不會只有這兩樣設計,未來還會有層出不窮的其它很多設計。短期來說,再多過兩三年,現在的某些限制會消失,到時候再拿出新的設計,還可以重新談條件嘛。
當然,合作方式的改變不僅僅只體現在了給秦崝的酬勞上,與這半成利潤的分紅相對的,是這兩樣裝置在生產樣機的過程中要是出現了什麼難題之類需要解決,秦崝就要負責配合。
另一個就是秦崝萬一在當前設計的基礎上有什麼升級更新之類的,也要優先提供給機械廠。
全部的條件談妥,何勵昌快手快腳地與秦崝把合同簽好,又開水燙腳一樣急匆匆地趕回海城去了。
秦崝手裡的這個合同前景非常不錯,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只要機械廠還生產這兩樣裝置,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錢進賬。
但是因為目前還處於只有一個設計稿的階段,機械廠那邊要根據設計把樣機生產出來,再進行驗證,最後落實到生產與銷售,這中間還有一段時間。
也是因為林蓁還有方子可以變現,秦崝才有空間談成這樣的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