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這不是在奉天殿上,不是在皇帝面前,不是與對面的腐儒們在一起。武將們,幾乎就是耶的喊出來了。
朱棣點點頭,再次開口:“三位愛卿,怎麼看?”
這是問楊榮、金幼孜、楊士奇三位內閣大臣的。
楊榮、金幼孜、楊士奇三人出班,抱著笏板低頭彎腰:“臣等與首輔大人一樣。”
大明姓朱!
當那場爭吵到最後,皇太孫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內閣班房中立馬陷入寂靜。
然後,皇太孫帶著勝利的笑容,走出了內閣班房。
楊榮三人目光向下,眼簾下垂,說完話便默不作聲。
胡廣同樣抬著因為年邁而僵硬的脖子,艱難的看向大殿最上方的皇帝。
他的腦海中,依舊在迴盪著皇太孫當日在內閣裡說的最後那句話。
胡廣到現在已經看得清楚了,皇帝若是不贊同皇太孫的諫言,一開始就會嚴厲申斥並作出拒絕,而不是讓朝廷再議。
皇帝的心思,早就有收攏兵權,往內閣摻沙子的意思了。
忽然之間,胡廣覺得自己是真的太老了,老到已經不能揣測出皇帝的心意了。
他在想,自己在這內閣首輔的位置上,也已經有些年頭了,是不是該往年輕人們頂上來。
畢竟,楊榮他們的才能不比他差,而且更加的年輕,更加的富有活力。
龍椅上,朱棣得到了內閣全體肯定的答覆,便再也沒有理會那些目光絕望的文官。
這個世界上只有聰明人和蠢人兩種人。
聰明的人看到江面有鳥,會誦讀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蠢人,只會說‘臥槽,好大的鳥!’。
同樣的,偌大的朝廷裡,自然也有聰明人和蠢人。
聰明的人,這個時候便不會說任何的話,而那些蠢人慾言又止、心生不滿的模樣,就顯得更加愚蠢。
朱棣心裡的一個小本本上,已經將那些,到這個時候還沒有看清狀況的傢伙的名字,給一一記錄了下來。
“內閣穩重,所思所想皆為大明。
朕無有不允!
五軍都督府輪值內閣,入直文淵閣,大明軍隊納入京察之事,交由內閣商定相關事宜,梳理成文,明發聖旨頒佈天下。”
皇帝到最後,還是將事情給按在了內閣身上,從不表明他心中所想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