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蘭頭卻著了急,他私下裡託了王婆幾次,還送了王婆兩個甜瓜,三個鹹鴨蛋。
王婆給蘭花花說媒,還有另一種原因,媒婆撮合成了七樁婚姻,死後是要坐蓮花盆的。
這蓮花盆,只有觀音大士才能坐,而媒婆坐上了蓮花蘭,就代表著死後成佛成仙。
這天,王婆去供銷社稱鹽,剛走進屋裡,門外卻下起了大雨。
王婆便在屋裡躲起雨來,有一搭無一搭地和馬大慶瞎侃。
在那個時代,最吃香的三大職場,供銷社,糧站,殺豬站。
而供應社,屬於老大,買布要布票,買米要糧票……
當了營業員,近水樓臺先得月,買東西當然方便多了。
碰上那些“開後門”的,還有外塊收入,例如上個星期,周小刀就給了紅包,託他買了一輛“永久”牌腳踏車。
至於紅包多少?這屬於保密範疇,無可言告。
“還是吃商品糧好啊!風颳不著,雨淋不著,到了月底,國家給發工資。”王婆說。
馬大慶人矮,大肚子,雷公嘴,綽號武大郎,據說文化程度不高,是從縣城裡下放到三岔公社的,在這兒當了營業員。
“舒服是舒服,就是心裡有點不痛快。”
王婆明白馬大慶的意思,就是二十五歲了,還沒有個物件。
一開始馬大慶也心高氣傲,他有文憑,工作又好,農村的女孩子能幹是能幹,就是有點呆板,他不想找。
他想找個城裡的女孩子,可城裡的女孩子,又嫌馬大慶長的醜,又是在農村小鎮發展,沒有太大的出息。
就這樣,耽誤了下來,一晃,二十五歲了,到了這個歲數,已屬於農村的大齡青年,要不是有個好工作,妥妥地打光棍。
王婆看出了馬大慶的心思,
“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大美女多的是。”
馬大慶苦笑了一下,“大美女是多,每天我往供銷社門前一站,屁股後面排了一長溜兒。”
王婆有點吃驚,“看你那麼老實,學會吹牛了。”
“我從來不吹牛,只是她們都是趕集的,不是來給我處物件的。”馬大慶挺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