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KSF離開後的第三天,顏雲就坐上了開往昆明的高鐵。在高鐵飛速發展的今天,七個多小時後,顏雲站在了彩雲之南的土地上。
天很低,低得感覺就在頭頂伸下手就能摸著;天很藍,藍得宛如深海讓顏雲心醉,深深的吸了一口空氣,很乾淨很暢快。顏雲拿出手機開始百度昆明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地方,他旅遊從來不跟團,也不做攻略,一個人走到哪裡算哪裡,說是這叫隨性、瀟灑!實在不知道怎麼走了,臨時百度一下,看好了繼續走。
昆明的第一站選了金馬碧雞坊,傳說中金馬和碧雞在夕陽和月亮下的倒影有一個60年才出現一次“金碧交輝“的奇觀,當然,顏雲沒指望能看到奇觀,只是這兩個牌坊的所在地也是昆明的一個商業步行街,他有個習慣,只要去到地級城市,第一站都會選擇商業區看看,為什麼?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白天看妹子,只有那裡多。
其實一座城市的商業區可以反映很多東西,比如城市的經濟水平,城市人口水平,甚至是一座城市歷史、人文、經濟、地域特色的縮影。簡單的說,商業步行街的好壞可以看出這個城市的好壞,窺一斑而知全豹就是這個意思。
當顏雲站在牌坊下面時,夕陽還沒到,月亮也沒來,什麼倒影都沒看到。而周圍的步行街上也沒有熙熙攘攘的人流量,零散的本地人在閒逛,其他多數是旅行團拉來的旅客,相比春熙路、解放碑這種類似的旅遊城市的步行街,排除人口差異不談,其他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在文化上的宣傳,昆明是春城,但這個春是個需要去描述和表達的概念,並非是個視覺化或者可接觸的物品,所以就會產生人為差異,就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而川渝文化,就是川菜火鍋,可以看到吃到,很直接的接觸到。
人在放鬆休息時是很懶惰的,不願意去想複雜的事,什麼簡單,來得直接,往往更容易吸引人,一鍋香氣四溢的紅油火鍋比思考什麼春的味道更容易上頭。
在周邊轉了一圈後覺得沒有什麼新東西,顏雲就找了家街邊米線店進去了,雖然吃慣了武漢的熱乾麵,對米粉類的東西不怎麼愛好,但了來雲南,米線還是一定要嚐嚐,聽說米線有很多種,每一個城市的米線都不一樣,顏雲這次也是有個小目標,所到之地的米線一定要吃到。
這家店雖不大,但人已經坐滿了,顏雲站在一個快吃完的顧客旁邊打量著小店,操作檯跟武漢早點店一樣,一大口鍋燒著滾燙的水,旁邊檯面上放著一團一團待煮的米線和各種佐料與配菜,這家店主打羊肉米線,米線沸水燙煮,羊肉帶皮切成薄片,澆上羊骨頭熬出來的湯頭,撒上一點蔥花,再加幾片新鮮的薄荷葉,齊活!
顏雲端著這碗熱騰騰的米線,有些發愣,因為這個碗感覺跟臉盆一樣大!薄荷葉獨特的清香是第一次聞到,有股嗆人的清涼氣味,十分提神醒腦。看著這碗淡出鳥米線,顏雲不知道該不該加點辣椒油,加了擔心破壞鮮味,不加又覺得實在是太淡薄荷味太沖。掙扎之下,先吃了幾口米線,夾了塊羊肉,就著喝了口湯,然後加了些辣椒又重複了一遍,最後結論:肉還行,原湯也鮮,但加了辣椒後味道全毀。
本著不能浪費的原則,顏雲把羊肉都吃完了,雖然沒有幾塊,擦擦嘴,摸了摸肚子,這十八塊錢吃了碗寂寞啊。
拿出手機繼續百度昆明美食,汽鍋雞?牛乾巴?酸菜豬腳?火瓢牛肉?菌菇?餌塊?粑粑?我的天啊,做為一個資深吃貨,看名字就沒有什麼食慾的情況還是第一次。難道在雲南的第一夜要以老東家的泡麵裹腹嗎?顏雲有些淡淡的憂傷,坐上公交車回酒店了。
到酒店的時天色已晚,昆明的夜裡稍許冷清,奈何肚子沒填飽的顏雲實在是無心睡眠,心想去周邊轉轉,能不能遇見個蒼蠅館子覓個食。在酒店旁的街巷中左轉右轉,突然聞到一股烤肉的味道,難道有燒烤攤?顏雲尋著味道走過去,發現有個人擺了張半個平方左右的鐵柵欄板,下面是個碳爐子,旁邊放了幾張小馬紮凳子,鐵柵欄上面放著一個小方塊的東西,還有一些肉類。
嘿,這不是舌尖上的中國裡面的雲南烤豆腐嗎?原以為只有去建水才能吃上,沒想到在這裡遇見了,顏雲抓了個小馬紮就坐上了,認了認鐵板上的食物。
“老闆,來幾塊豆腐。”
“老闆是來旅遊的?”老闆說著話,但手上沒停,用筷子翻找了五個烤好了的豆腐撥到顏雲面前,然後數了5個玉米粒放在一旁計數。
“是啊,剛到酒店,聞著香味找來的。”顏雲翻看著麻將字大小的豆腐,被烤的圓嘟嘟的,一下不知道如何下口。
“老闆說笑了,要幹蘸水還是溼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