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43年,明廷內雖然嚴嵩還鄉,黨羽倒臺,大明南北天災人禍還是不斷,並沒有因奸邪已經除而政清人和。
北邊韃靼人似乎是牛羊凍死的多了,南下掠邊的次數越來越多,
胡宗憲受到嚴黨倒臺而牽聯下臺後,“倭患”又開始在浙蘇沿海鬧騰了,多個村莊被海盜襲擾,縣府在城池外產業被劫掠。
閩廣地區的民眾都來墾拓會打工了。所謂“倭患”,就是大明解決不了就業,下海創業。
至於“倭”?一百個人裡面混入一個真倭。
基隆港口附近,衛鏗穿上了黑膠鞋,黑膠褲子,正在教導當地人如何用小鍋爐開挖魚塘。
魚塘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開挖兩三畝地魚塘需要土方工作量,在封建時代,男丁少於十人的家庭做不可能完成,只有到了工業時代,當小鍋爐蒸汽機能夠一剷剷不知疲倦的挖土時,農村中魚塘才能普及。
魚塘出產重要的肉質資源,目前墾拓會還沒有量產抗生素,搞現代化養雞場的能力,所以此時雞蛋算是奢侈品。
大明這個時代,雞蛋一般還不是人吃的,養戰馬則需要,修築城牆也需要。
眼下魚塘中產出,雖然不及二十一世紀那種馴養水產的密度,但也能達到畝產三五百斤的樣子。
墾拓會的在鄉里組織的女子會在挖好黃泥池子中,將打來的草洗乾淨,曬乾脫水餵養蝗蟲,然後在將蝗蟲曬乾儲放在罐子中壓上石灰包儲存,當然春秋季則是直接將蟲屍混上油菜籽榨油後的油渣,投撒到魚塘,給魚兒增膘。
這裡的青鯤(草魚)能漲到七八斤,用鹽醃後,就是這裡頗具徽地帶特色的特產。
還有那些個幹醃鴨。衛鏗在記憶中,小時候看這玩意就和木乃伊一樣,想不通,覺得沒有江南的鹹水鴨好吃。
但是後來知道,江南那邊的菜系是大城市內的官家內宅的菜系。
內宅隨時可以獲取新鮮的雞鴨魚肉,而徽雖然還在江南地帶,但卻已經過於內陸,鮮味已經難以儲存,所以醃製肉品才是此地菜系的主力。
遠方基隆煤礦正在冒著黑煙,硝酸日產量已經提升到了七十噸,為“化工”奠基,在這個十六世紀,煙囪正在冒著美妙的煙霧。
依託雞籠港煤礦。鍊鋼,炸藥,玻璃,肥皂,各種工業生產(作坊級)都被啟用了。
尤其矽藻泥鈍化爆炸藥產量增加,促成了幾十來個採石場。透過爆炸在山體上暴力獲取的石料過程中,那些碎石子則是被蒸汽機轉動打碎形成了很好建路材料。
大員島上大片尚未開發的地帶以過去數百倍的速度開始出現道路。
做工人口越來越多,開始激發了大量輕工業和農副產業需求。
衛老爺受夠了大鍋飯中泡麵味精的味道。開始單獨在廚房開小灶了。
第一天的飯,把鹹鴨子剁成小塊蒸好,然後取出一小碟混雞蛋液,放在飯鍋中,最後蒸雞蛋上盤時,點綴一點蔥花。而盛滿一鍋米飯,就著一盤炒白菜,乾飯兩三碗。
第二天的飯菜,衛鏗在幾天上工前,看到街上有男孩子在閒逛,丟給他們幾個大子,讓他們給自己刨土一些泥鰍。自己一文錢三條收。
幾乎中戶回來時候,就能從這些下課早的男孩手裡收穫一大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