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則是在世間被認可度,這是透過成績考核的,但“性”是否發育完全很難考核。往往只有族群為單位在重大歷史事件中,優勝劣汰才能體現。
回到眼下這個時代,衛鏗群體在“德智體美勞”體系下,大半個自然人時期都是中人,但是越到後期越穩定。
眼下主世界維度體系中,衛鏗在八十七個“臨”時間線的位面(例如神州位面這種科技、文化與主世界亦步亦趨的世界為“臨”),都是恆星上構建戴森環的中堅工程團隊。
在當今時空管理局中話語權中,衛鏗聲音或許不大,但是衛老爺要是在控星部門罷起工,多元位面的資訊焓供應鏈是要缺糧的。——只不過這個反制時空管理局的手段,衛老爺為了主世界團結,不到最後不會動用。
當然當下最大問題,衛鏗和主世界的協調點只有秦天放,缺乏和時空管理局新一代官僚集團的有效對話機制。
就拿立法遏制“幻同類病症”來說,就是衛鏗和秦天放之間溝通的結果。
可是雖然立法成功,太陽上戴森環工程師在這次意識形態碰撞中被當成了“保守派”。
在眼下衛鏗查到的主世界資訊索引是這樣介紹的,保守派們將“幻同類效應”當成一種比較嚴重的精神疾病!但最新的潮流派們認為這種點評“過”了,是一種歧視。
看到這,衛鏗不由血壓高了:真的過了嗎?如果生產力仍然在報紙傳媒時代,可以說這是“過”,因為工人普遍是高中文化,且人往往活不到八十歲後,用不著在意那麼多條條框框。
但是現在星際時代了,對生產力要求越來越高,對人要求越來越高。
自然人由於再生科技壽命漫長,義務教育時長甚至到達了四十歲,衛鏗這邊是六十歲。
衛鏗:如果因為幻同類效應,使得一個人未能養成對家庭(繁衍),同學(生產合作),老師(只是傳承)的正確感官態度,這就是一種病。
回顧歷史上,所有對文化中不利於“厚積”的要素進行忽視,都最終沒有“薄發”的機會。
羅馬時代,上層沒有把他們葡萄酒中加鉛當成重病。而是當成貴族才能享樂的潮流。
啟蒙時代,東西方沒有把吸大煙,當成重病。而是當成稍稍有些不良的解乏娛樂。
近古時代,人們沒有把“城市狹小空間的單身男女把寵物作為情感替代”當成社會重症,而是當成亞文化潮流。
忽略“病”的存在,看似彌消矛盾,只是讓“後患”推到了未來。
在幽暗位面中驗證道路歸來的衛鏗,對眼下主世界很多事情都要敏感,當然也正如《狂人日記》中狂人一樣,在這個擰巴時代格格不入。
衛鏗走出了基地,一旁機器人在鐳射掃描檢查後,對衛鏗讓出了道路。
路過機器人,衛鏗嗤笑:“沒病的話,就走兩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