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星球表面作戰的星際騎士們有些人在降落時甚至還忙著給降落倉金屬碎用暗能拼裝出一個符合自己貴族風格的登陸徽章。例如將船艙用奈米武裝剪下城一個玫瑰,亦或是一個天平,這些都是自己家族的標識。
但很快一些“務實”的星際騎士們就發現,雖然自己的防護盾是擋住了炮擊,卻被附著上一層特殊奈米塗料,在天空輻射雲中格外明顯。
而遠方也出現了“透明扭動”現象,這代表著大規模半隱身化部隊高速貼近了。
隨著這貼近上來的龍衛兵集團,在十公里距離處對準了這些星際騎士們,甩出了金屬陀螺一樣的彈頭。隨後這些刁鑽彈頭就擊穿了的星際騎士們優雅的防護罩。如同一個皮鞋砸在了虛偽塗粉的臉蛋上。
前一秒,那些由星際騎士們控制,有稜有角,威風凜凜的變形金剛們,隨著能量護罩塌陷,直接火星四濺,變成了廢銅爛鐵。
而星際騎士們僅僅是對光隱身的高速機體在驚鴻一瞥後,就無法在飛揚的塵霧中看到了,自然也是無法鎖定報復。
就如同熊孩子用彈弓打你家玻璃,等你從玻璃窗中探頭時,他早躲到一邊去了。
衛鏗的讚歌:這個最頂級的星表面戰爭水準,龍衛兵這種星表突擊步兵,是必定要登場的。
多元位面衛鏗總結的戰典:所謂“步兵佔領”,“佔領”意義在於獲取該地區資料,具體操作是需要在火力間隙儘可能獲取“戰區資訊”,同時壓制對手同類行為。
相對於厚實大氣層的地表作戰,雞喉星大氣層稀薄,所以輕裝機械突擊兵並沒有近地滑翔翅膀,而是採取了蚱蜢式彈射跳躍式衝鋒。
這種蚱蜢突擊機,後肢是兩根三米長的碳纖維杆透過發動機進行拉伸,彎曲至極高的弧度,然後,嗖的一下,向前方彈射。在這個重力只有地球十分之一的星球表面,這麼一次彈射能夠跳躍一百五十米,如果是駕駛員完成了一級的體術暗能,則可以彈射二百二十米。在落到地面如果平攤,則又會在力場圓環滾輪狀足的作用下,較為平的向前竄一段距離,
由於每次減速結束還要再彈射一秒,所以在降落時候成了一個巨大弱點。溯源派強化了隱身功能,讓其下落時候,敵不容易尋找。並且戰術上採取交替跳躍掩護。
也就是一批蚱蜢下落時候,另一批剛好在天空中,用火力壓制敵人感知,使得對手沒時間擊殺那些落地爬行的蚱蜢。
雖然輕機械化部隊中,有人駕駛的部分只是十分之一,衝鋒陷陣的都是無人機,但是這種對抗仍然是具有風險。
溯源一階們在執行該項任務時,時刻記得軍事行動的“時限”。
例如敵人在外太空的火力到底多長時間能鎖定,且己方隊友通訊合作上限和下限,這一切一切,都是儘可能的把握有效的。
到了某個“限度”前,就堅決撤退,
在確定敵人反應“空襲”,就堅決主動出擊。
為了配合友軍戰略必須的冒險,則是時刻準備假目標,煙霧。
雞喉星全球坑道中兩萬個洞窟中預備反擊的輕機械化部隊,在指揮部命令有條不紊守護著星表面“資訊控制權”。
而每次出戰時,儘可能維繫經驗連續性,讓隊伍中有人活到回去,進行總結,如果有錯誤的地方那麼就反思。
…雞喉星老兵們用彈片在坑道中給新兵留言:作為人類,比起普通動物,需要對死亡更加敏感…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