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月後,衛鏗折躍到了銀虹星。
核心太空設施中。衛鏗作為一個青年人,左顧右盼地看著外圍恢弘的場景。筆直挺拔的身材站在廣場上很突兀,但是這星際造物中則是非常的渺小。
銀虹星是一個直徑兩千公里的改造後天體,整體如同一個扁平的甜甜圈。
就彷彿星球如同麵糰一樣被壓扁後,中心掏出來一個洞,折躍點就位於甜甜圈的中心。
衛鏗所在大廳,是一個泰山那麼大的鏤空空間城市,放開視角環視空間城市的外圍,整個銀虹星如同卷軸一樣的大陸繞在了周圍。據說這樣的小行星,是仿照某個“行星級別”戰艦設計的,只是該星體上的最高長官只能構建一個‘形’。
可參考,二十一世紀村長在自家門口砌一個航母模型宅子。
現在銀虹星相對宇宙中那些大勢力,就如同一個村與北上廣相比,只不過這個村的帶頭人在大城市打過工。這裡兩千年前的星長,在大型戰艦上服役過。
衛鏗仰頭看著上方空曠處,一排排的是環繞銀虹星的小行星群體。
這些體積在兩百米不等,外形是絕對規則的幾何狀,數量達到上億的小行星觀測群,是為了精確地校準銀虹星周圍的三顆恆星。
銀虹星的所在區,是有三顆恆星的。也因為三顆恆星的中央引力點時常變換,也成為了這裡宇宙星門的樞紐中心。
銀虹星雖然龐大,但是與恆星相比也就是一個小螞蟻。為了要不斷保持在三顆恆星的適當引力點上,銀虹星透過姿態調整,對三顆恆星引力進行動態“借力”,類似帆船藉助風向進行航行。
這種透過翻身打滾的方式在三顆恆星引力場中左右橫跳,以至於達到“自由翱翔”的程度,是太空中的舞者。
由於要在多恆星體系中,以動態方式維持人所在星體的穩定,銀虹星太空工作量遠比紋鐵星要大。
每日要維護的太空設施板塊數以億計,數百億的勞工如同螞蟻們修建蟻巢一樣,在太空中貢獻力量。
衛鏗呆呆地仰頭看了前方的星海投影模型五分鐘。廣場上週邊機器人立刻尋上前,開始詢問資訊,為衛鏗這個新來的介紹工作。
其熟練業務素養,讓衛鏗自己心裡愣了一下(思維加速一萬倍下,情緒不會在表情上顯現),然後不由呵笑了。
社會聚落有這麼一條定理:對於一個地方來說,從外地流動過來的人力,是“紅利”,因為外地人要租房,要買消費用品,同時還要從零開始換取社會地位的。總之是必然要燃燒放熱的“柴薪”。
相對而言,本地人有了住宅,有了人脈,就有資格懶。
所以在進入商業時代後,佔據了交通樞紐的地區,就非常期待“流動過來的人口紅利”。當地渡口車站,會專門的形成牙行,以便於能方便榨取勞動力。
銀虹星的上,已經是標準化機器人。顯然,這個地區對外來勞動力利用是已經有一條流程了。
衛鏗微微點頭道:“那就在這裡看一看。”
當衛鏗顯現了一級暗能,機器人閃爍代表可以通行的綠光,語氣非常一般地為自己介紹公共區域的工作。
在聽完介紹後,衛鏗老實巴交表示,謝謝。但是機器人直接轉身了。
在衛老爺的隨身系統中,景谷雨:“你為什麼不顯現出高一點的暗能呢?”
衛鏗順著地面游標為自己畫好的道路:“因為,嗯,我不想被佔便宜。”
衛鏗來自近古時代的軸性:在生活物資很豐富的二十六世紀後,賺多少並不重要,不被利用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