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鬧市區中,步行街上,塑膠磚瓦之間,小草在其中生長著。
一群群孩童在嬉鬧著。他們拿著遍地都是的橡膠塊拼接自己的城堡,亦或拿起沙包相互模擬打雪仗。
當然,不得不有高年級學生來義務維持這些半大孩子們的秩序。
這種鄉村結伴下河玩耍的氛圍,是二十年前商私主義控制城市下很少見的現象。反倒是寵物狗溜來溜去很常見。
一個可供“小熊娃們撒歡的空間”,不是因為城市裡的孩子不需要,而是不夠“經濟”。
孩子們的活動是需要空間,同時偶爾還會產生一些破壞。城市中寸土寸金,被商私的指揮棒導引治理的狀況下,哪會為這個短期看不到回報的事情留一線。
商私會慫恿你將愛心放在了寵物上,同時會讓製造“七歲到十六歲孩童玩鬧”的社會惡感。因為寵物有養護經濟,而七歲到十六歲孩童,只有教育經濟。
鄉村孩子就非常喜歡抱團。事實上,足夠大的單位大院中也會出現這樣的孩子抱團現象。
商私下,一切朝著利益導向來看,就容不得有“好心”按照民眾真正需要的興趣來用心。
現在,當城市管理者們完善社治後,大型商場和城隍廟這類祭祀場所,統一安排到城市邊角地區。(日常餐館、理髮店鋪等無“股份”的個體商,不在遷徙此列。)
這種規劃在不改變城市現有佈局的時候,降低了過熱商業屬性,減緩了三成的交通堵塞。最佳化了居住,生產。
哦,畢竟最堵的地區,莫過於學校,公園,商場。——作為已經完全從數字上收稅的新興管理政府,沒必要慣著城市中過剩的大型商場。
第四次寰宇大戰後的孩子們,成長在一個和過去截然不同的環境中。
~
趙木蘭是80年出生的一位高中生,其童年完全是在寰宇大戰中度過的。這一代成長的孩子,從小就在紀律下耳濡目染地長大。
今天趙木蘭正在維持這些小孩子們的秩序。
十五歲的她,需要一個德智體美勞中的‘德’的考評。所以來到這,不得不來看管這些鬧騰的孩子。
她原本想要教孩子們的疊紙,但是沒有任何用途。
然而今天她仍然和往常一樣地做著看似沒有用的秩序維護,卻看到孩子們手上有了紙飛機。
“哪來的紙飛機?”她有些奇怪。
但是隨著幾個小時後,她發現孩子們手裡的紙疊物越來越多,而且上面開始有了非常漂亮的塗裝後。她覺得想要問一下。
趙木蘭:“小紅,你手上的飛機從哪裡來的?”
小女孩奶聲奶氣地拿著粉紅飛鶴說道:“那個叔叔給的!”
趙木蘭:“在哪?”
趙木蘭環視了四周,在朗朗乾坤下,並沒有可見的男性。
女孩:“就在水池邊那個叔叔,他正在給王燦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