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出籠記> 9.61章 地域化的戰爭特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9.61章 地域化的戰爭特色 (1 / 5)

圖蘭戰役後的數個月內,對抗的餘波仍然持續,各強權仍然將相當一部分衛星盯在這片交戰區。

到目前為止,這次單次戰鬥規模最大、科技水平最高、短期烈度最強的戰役,已經發展到了硬拼國力軌道上。

伊甸亞、歐聯、昇陽的軍略集團進行分析時,將自己代入東正時,也均感覺到智不夠, 技不足,力不如。

~

神州一個旅團部隊,在編制上就相當於一個軍團,擁有三千裝甲車,一整套的獨立基地車補給。

東正以及世界其他軍事強權,同等規模機械化部隊,編制是師團,亦或是“軍”。“軍”代表是,獨立作戰而構建的。

同樣規模的機械化部隊,神州稱呼為旅,而不是軍。這說明,神州這麼大編制軍團上,還能進行精確排程。

圖蘭戰役中,東正聯邦在襲擊神州時,一次性壓了十二個軍,每個軍也就是神州一個旅規模,為了應付神州大集團壓力,也不得不籠統地分為三個集團。

神州方面,在最大的一次圍殲行動中,協調了十一個旅團,每個旅團之間的空中銜接分秒不差。

從古至今,戰爭發展就是“正義的群毆”。

古典的幾十人為核心騎士團, 被近代淘汰的原因,是士官制度體系能夠有效地協調數千人部隊。

當神州將幾千載具的兵團, 能按照旅級單位進行指揮時候, 其大規模作戰的組織能力,嗯,也就是戰爭藝術層面上,和其他強權拉開了代差。

~

視角轉向了西半球,對比就很明顯。

昇陽跨大汐洋同時攻擊歐聯和伊甸亞時,最大軍事單位師團也就是神州的一個旅規模,由一位將級指揮。在對伊甸亞進攻中,最多也就兩三個師團同時行動。

歐聯在非洲方面積攢四個軍,但是以輕步兵為主,且指揮中相互拖後腿。哦,這裡在菜雞互啄。

~

2292年2月份。

東非,剛果河。昇陽集團在召開會議,軍事家、商私巨頭,還有多位地方內閣(相當於參議員)再次進行了會議。

昇陽軍事專家,云溪在地圖上介紹世界島北極圈戰局給己方帶來的影響。

東正在目前,已經不可能對其他方向進行戰略投入了,這就使得地中海地區的歐聯能抽調大量部隊南下。

云溪在非洲上畫了一個圈,一個豎。

這個圈圈就是剛果河盆地,而那個豎, 則是東非的尼諾河盆地, 這是整個非洲最膏腴的地段。

兩個地區在一起, 用現代農業來開拓, 能夠承載七八億人口。但是,恰恰是被周邊的高原俯視,戰略不安全。

云溪身旁的校官提出了:“要在非洲大陸實現千秋基業,必須要在周邊一系列沙漠、高原打出足夠的緩衝區,不能讓歐聯有所喘息,必須為黃人奪取必要的生存空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