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它的釉面。”
“民國以前的傳世古瓷器釉面,沉穩、老舊、厚實有玉質感,上手感覺柔和舒服。”
“仔細看,能看到表面有著不同程度的使用磨痕。”
“這就是屬於歷史的烙印!”
“而你這隻瓷瓶,釉面火光還沒散去,觀感浮躁、上手不柔,沒有真品那種穩重、老舊感,整體釉面也缺乏自然使用痕跡…”
他洋洋灑灑說了很多,指出一大堆問題。
說得嶽恆一愣一愣。
最後嶽恆問道:“那就是說不值錢了?”
“也不能說完全不值錢。”
陶承宣笑道:“有歷史的仿品仿得好的,也能拿來收藏,你這隻民國仿永樂青花纏枝蓮紋玉壺春瓶,大概值個萬兒八千吧。”
嶽恆失望:“這樣啊。”
陶承宣又說道:“這樣的東西我就建議你不要上拍了,拍不出去的,放在家裡當個擺件也不錯。”
“對了。”
他看似不經意地問了一句:“你這件東西是祖傳的嗎?”
“不是。”
嶽恆搖搖頭:“是我在鬼市上買來的。”
“鬼市?”
陶承宣愣了愣:“你說的是廟后街的鬼市?”
“是啊。”
“花了多少錢買的啊?”
“八十。”
“呃…”
嶽恆的回答讓這位鑑定專家忍不住擦了擦汗:“那你也算是撿漏了。”
嶽恆咧嘴一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