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354 開工 (1 / 2)

說實話,這麼多的物資,若不是新冶早就完成了現代化升級,帶動了新冶領域大換代,還在沿線周邊援建了一些小鋼鐵廠、小水泥廠,種花是完全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拿出來的!

這可並不是後世,種花的產能過剩需要轉移出去,換外匯儲備。

如果是去年,這一座橋耗費的物資,能抵得上全國的幾十分之一的年產能,極為可怕!

水泥問題也是如此,當然,現在已經不再是問題了,缺少就造什麼,種花不缺人,更加不缺資源,在一雙雙勤勞的雙手之中,不管是什麼樣困難,都能克服、戰勝!

隨著驚九工程的開工日期越來越近,各方都在加緊準備,不單單是準備物資和人力,還在準備開工儀式。

一條貫穿南北的工程,自然不可能只有一個地區舉辦開工儀式,按照計劃,胡公等人會在四九城舉辦一個簡單的開工儀式,然後,其他地方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自主進行,盛大與否,影響高低,全看地方的把控!

工程開始之前,何苦將巴蜀派來的人才隊伍分配了下去,基本上每個小工程,都分到的幾個知識分子,九江大橋甚至分過去整整一個班級。

雖然不少都是大學還沒有畢業的學生,但好歹受過高等教育,讀書識字,看的懂施工圖紙,讀的懂施工材料,還是能發揮很大作用的。

九月一日,開工儀式正式開始,清晨,胡公等人在驚西站舉辦了一場規模極小的開工儀式,引起了各界的極大轟動。

儀式雖小,但參與的人員卻都是頂級的,每一個人的名字都如雷貫耳,他們在一起,如群星一般閃耀。

這個儀式結束之後,各地也先後開始了儀式,拋開九江大橋等有多省主持、規模比較大的重點專案的開工儀式比較隆重之外,其餘位置,也是簡單而莊重,且在儀式結束後的五分鐘內,便正式開工建設。

其中,屬九江大橋的施工場面最為宏大。

類似這樣的造橋工程,一般情況下是兩頭開工,然後在中央位置完成合龍,但這種方法用在九江大橋顯然並不合適。

並不是說技術不達標,而是即便兩頭施工,也無法在一個月內修造一條長達八千米的鐵路橋,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因此,鐵路橋部分被分成三十二段施工,每段的施工距離不超過250米,公路橋也被分成了150多米的一個個小段,如此一來,各段合龍的速度大有提升。

同時,為了方便在海上運輸物資,何苦還特地設計了一款懸浮橋。

這橋是依託水力,懸浮在河流表面的,足矣讓目前的最大的載重汽車同時透過多輛,還能長時間停留。

而且,這種級別的懸浮橋在橋樑施工的兩側都有部署,總共兩條,再加上海運等途徑,物料運輸問題迎刃而解。

只需要汽車和船隻將物料運輸至施工段下方,再由依託於橋樑橋柱的起重機起吊即可。

沒成想,這樣的安排居然被一些人拿來詬病。

不少在施工現場的記者當即便寫下洋洋灑灑幾千個大字,來抨擊九江大橋的工程建設。

而且這樣的記者還不是一個,幾乎五分之一的記者全部對這起了心思。

原因就是,兩座懸浮橋在他們眼裡已經能起到溝通兩地的作用了,為何還要耗費巨資修建九江大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