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眾人想明白過來,不由吸了一口涼氣,李泰的方法通俗易懂,他們瞬間就明白過來,同時更明白這樣的方法若是能夠普及天下,將會引起多大的反響。
馬周更是看的激動,他也曾想過這樣,但是想要用簡單的方法,將所有字全部標記出來,實則難度更大。
就比如四個聲調,每一個聲調,就意味著要寫出一個字,這樣孩童學字無疑難度加大了不少。
可是按照李泰的方法,這樣識字,卻事半功倍!
馬周看得更是驚呆了。
識字還有這種辦法?
馬周激動道:“陛下,這是在為萬世立言啊!”
李泰莞爾一笑,甩手道:“為萬世立言倒是不至於,這只是精修了一下以往識字的方法而已。”
古代沒有拼音字母,識字都是用漢字來注音。
例如說“拾”字應該讀“十”字的音。這種注音方法叫做“直音”。
但對於這一點,李泰深知直音有很大的侷限性:有時候,這個字沒有同音字,例如“丟”字,就找不到同音字來注直音;有時候,這個字雖有同音字,但是那些同音字都是生僻的字,注了直音等於不注。
當然,還有其他注音。
另有一種注音法跟直音很相近似,那就是利用同音不同調的字來注音。例如“刀”字,李泰記得《康熙字典》注作“到平聲”。
“刀”是平聲字,“到”是去聲字,單說“音到”是不準確的,必須把“到”字的聲調改變了,才得到“刀”字的音。
這種注音方法自然是得到進一步發展,因為可以避免用生僻字注常用字。
但是也有缺點,因為需要改變聲調,然後才能讀出應讀的字音。
何況古今四聲、聲母、韻母都有變化,而現代漢語注音則是較之以往更進一步。用古法給現代漢語注音,就不一定合適。
現代漢語拼音方案比古法注音更準確、科學,易於掌握,先進多了。
所以李泰才覺得,將現代漢語注音法帶到大唐,對於普及識字,一定有更大的幫助。
對於李泰的話,馬周搖頭,卻不這麼認為。
身為讀書人,他甚至讀書識字的困難,豪門望族如此,更不消說貧苦人家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