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洵進入乾安門內後, 一眾大臣才起身離開。
百多名官員,涇渭分明成了兩波人, 從不同方向往宮門外走去。
“咱們這些人,驟然登上高位, 居於部堂,正該如今日這般團結!”
說這話的是原王府典簿吳宏, 此人如今在戶部觀政,位階已被提升到了侍郎一級。
正如吳宏所說, 王府屬官多為官場失意者, 除了少數是科甲正途出身,其中多數都是以國子監舉人入仕,自然是被正常文官看不上。
偏偏這些人跟對了人,如今趙延洵得道使得他們雞犬升天, 這就更讓朝臣們嫉恨。
這些道理,吳宏明白其他人也明白。
“成大人去了南邊, 周大人又是恬淡性子, 如今正需我等多加聯絡,以防那些人欺壓!”
“好在皇上聖明,知曉那些人不懷好意,才沒讓他們陰謀得逞!”
“正是正是!”
眾人議論著逐漸走遠,而另一邊離去的禮部等官員,卻也對今日之事大為惱火。
“越過禮部,皇上隨意確定年號, 此違祖制!”
“正是如此, 只怪隴右那些人曲意逢迎,蠱惑君上, 實為可恨!”
“這些人不識大義不明事理,卻能居於廟堂,指點江山, 當真是社稷百姓之禍……”
眾人議論紛紛,多數顯得義憤填膺,只有少數人隨行而不發言。
正當眾人咒罵之時,突然有人喊道:“對此奸佞之徒,我等忠正之士,正該上奏彈劾,以為朝廷除去禍患!”
“我願執筆上奏,諸位可聯名於後!”
好傢伙,此人話一出,現場頓時安靜下來。
隴右系官員背後是皇帝,這個時候聯名上奏,是打算和皇帝對著幹?
如今京城內的誅殺雖已趨於尾聲, 但前些日子發生的事,還是讓這些官員們震懼不已。
因為一個年號的事, 就聯名上奏和皇帝唱反調,這樣未免太輕率了,而且非常不划算。
“那個……衙門裡還有公務,諸位我得趕緊過去,告辭了……”
“我兒病在床上,家中僕婢照顧不周,實是令人憂心,我得回去看看,告辭……”
一時間,各種五花八門的理由都冒了出來,沒一會兒人就都散完了。
原地,只留下禮部幾名官員,以及提議聯名上奏那人,寒風吹來讓他們一陣凌亂。
“一群鼠輩!”那人罵了一句,然後也加快腳步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