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字是許洪所說,讓歸降眾人心頭一緊,以為許洪是要報復“尋仇”。
許洪當然沒這膽量,如趙延洵詔書中所說,這些人歸降後便是自己人,他又豈敢對自己人動手。
一旁的兵部官員隨即問道:“不知許指揮使有何見教?”
“既然已經歸降,這城樓上偽帝的旗幟該先取下來,把王爺的龍旗掛上去!”
說完這話,也不等其他人同意,許洪便往身後招了招手。
只見十幾名士兵,扛著一杆大旗走上前來,越過眾人後徑直走向了城門處。
進入城門,在城內守軍注視下,這些士兵來到了城樓上,將代表朝廷的龍旗扔下了城樓,然後將趙延洵的旗幟立了起來。
看著遠處的雍王大旗,許洪微笑說道:“這才對了!”
這一幕,看得現場眾人心頭難受,雖覺憋屈但也只能忍著。
“現在,讓你們部下撤出城,接受改編!”
加上永順府這些人,趙延洵接受的衛所軍,已經超過了十萬人。
要將這些人利用起來,就必須打亂原有編制,把不同衛所的人湊在一起。
非但士兵如此,上下軍官們一樣也要打亂,讓他們相互之間無法串聯。
這樣會導致戰鬥力下降,但趙延洵本沒打算讓這些軍隊擔任主力,只是需要他們去佔地方而已。
何況,只要用新的練兵方法嚴加訓練,趙延洵相信這些軍隊會脫胎換骨。
當永順府外開啟改編時,城北三里處的一處水溝裡,有人正在窺伺城池方向的情況。
看到城樓上的雍王旗幟,此人便知大勢已去,於是立即打馬離開了藏身處。
經過一天時間潛心,此人來到永順府北部的一處山坳,這裡因沒有好的田地,所以官府暫未開闢這裡。
“你是說,盧立清也降了?”
茅草屋裡,身形狼狽的趙維隆,不可置信的看向袁徵。
這是今天,趙維隆得知的第二個壞訊息,第一個壞訊息是北江府投降。
這兩處地方,是趙維隆最後希望,如今這最後希望也都破滅了。
袁徵當即說道:“皇上,咱們還可以去南邊兒,南邊兒還有朝廷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