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幾家也是如此,有建倉庫的,有建鹽場的,還有一位聽了李修的話,打造了一條揚州版的“十里秦淮”,整座島嶼碼頭的青樓酒家,統歸在他的名下,用日進斗金來形容以後的日子,是一點不誇張的。
條件很簡單,你們出錢,官府找人統一管理,分段施工。建好了之後,官府除了收稅以外,別的費用一律歸他們自己。
典型的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
李修說的不花一分錢就能建成新港的秘訣就在於此。
誰讓這裡是揚州呢,天下財富三分聚在此地,不把這些錢用在基礎建設上,就是浪費。
李修的這次施工規模很大,能有這麼多人手來參與建設,也是沾了冬季天氣寒冷的光。大批的勞作人手都因為不用耕作而賦閒在家,一發動起來,揚州府所轄之地人潮湧動,都奔著這裡掙個過年錢。
伸個懶腰,忽然覺得帳篷裡一靜,急忙回頭,黛玉和寶琴裹著厚厚的大氅,帶著帷帽站在了門口。
各家主都習以為常了,也因為黛玉的常來往,也打消了他們輸送瘦馬的念頭,李修有時還覺得挺可惜的。
各家主整齊的排著隊出門,各自去尋自己家的帳篷,這個大工地上,全是帳篷,消耗了不少布匹的庫存。
扎著手過來一手一個拉進帳篷裡,一個鐵皮箍的爐子上冒著水壺的熱氣,把她們安排在爐子邊上,順手給她倆倒了杯熱水:“捧著暖暖手,這天還值當的跑一趟。”
黛玉剛想說什麼,帳篷外有人接了一句話:“圍爐品茶,又有風花雪月為伴。小友好雅興啊。不知我等可有幸,進去避避風雪呢。”
李修沒注意黛玉的眼神,幾步走出了帳篷,打量了一下來人。
正是柳芳和老文士兩個人。
李修見他們兩個穿著打扮和氣度都是不凡,想著是不是又有人想著投資過來的,讓兵卒放開路,請他們進來說話:“誰還出門帶著房子呢。既然遇了風雪,也是天意送二位來的。快快請進來的。帳篷裡暖和著呢。”
老文士特意的看了看他的個頭和身上的官服,心裡對上了號,這就是皇上要我見見的李修李提舉。
當先一步進了帳篷,對黛玉寶琴拱拱手:“饒了佳人雅興,老朽的不是。”
黛玉和寶琴急忙起身還禮,尤其是黛玉,一雙眼睛藏在帷帽後邊轉來轉去,最後盯準了後邊進來的柳芳,在心裡和柳湘蓮比對了一下,有了數,果然是一家人。這麼快就來了,難道是跟在自己的身後嗎?
她還真是猜對了,偌大的工地上,柳芳是真找不到李修的帳篷,見了黛玉的馬車後,才知道了正主的位置。前後腳的就跟了過來。
李修請他們坐下,又招呼他們身邊的隨從一起進來喝杯熱茶。
招商引資嗎,沒個好態度是不行的。
等坐穩了之後,李修才問他們的來意:“二位哪裡發財呀?”
老文士不讓柳芳說話,自己答道:“京城裡餬口罷了,談不上發財。小友倒是生髮的很啊。”
李修毫不謙虛:“守著揚州還不會掙錢,豈不成了棒槌了。二位相比一路過來也都看過了吧。有什麼生意是大家能做的,不妨聊聊。”
“這話倒是正中老夫下懷。我這裡還真有個買賣,不知小友敢不敢接。”
李修示意黛玉別給自己搗亂,談正事呢,那有空拉你的小手:“說說看,除了朝廷明令禁止的生意以外。我這個小官還真沒有不敢接的生意。”
老夫子一臉玩味的笑了:“一年千萬兩的買賣你敢接嗎?”
李修嘆口氣:“老先生說晚了,要是這裡剛開始開發的時候您來了,千萬的買賣我就和您談談了。現在嗎,沒個年利潤千萬的,我一般不談。”
黛玉眯著眼睛看柳家的人張大了嘴合不上的樣子就想笑,三郎啊,你把國公家的嚇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