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雀事業部解散,原有的網咖管理系統將獨立出去,準備移交給盛大,幫助盛大做大上市市值。
QQ郵箱已經完成了內部收購,交還給了張小龍隨意施展。
hao123網址導航交給了搜尋事業部,給尋知搜尋引擎大量引流的同時,陸道升也和陸琦講了自己關於建立流量聯盟生態的想法,以及結合後世網際網路廣告實踐的一些經驗,和陸琦聊了聊如何進行廣告變現。
搜尋事業部不可能虧本做買賣,那樣無法長久,還是有正經做生意然後賺錢的路徑,走就可以了。
總之陸琦聽完陸道升的“暢想”後陷入了沉思,過後和陸道升又交流了幾次,陸道升覺得已經比自己想得還要透徹了……
安全事業部說是左文杏負責,實際上左文杏主要關注的是技術研發這一塊,其他的管理負擔都是陸道升在幫忙,陸琦來了嘉盛後由陸琦接擔。
安全事業部有些特殊,陸道升感覺裡面的傢伙普遍不像正常人,不知道這和左文杏當帶隊有沒有關係。
但是目前來看,嘉盛沒在安防方面吃過虧,對盛大的支援也很到位,陸道升部署的任務全部都出色地完成,看來還是有點東西的。
不過安全事業部的人數並不多,在原來沒有搜尋業務事業部之前,嘉盛內部的主要工程師力量都集中在QQ事業部。
而現在出現了搜尋事業部,技術管理的問題就凸顯了。
在技術管理方面,前世的騰訊和阿里走向了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
騰訊方面,各個事業群林立,相互之間不通有無,內部技術團體各自為戰缺乏交流,導致在體量變得龐大之後,各項業務進行聯動的技術成本奇高無比,很難形成內部技術合力,逐漸在後續的競爭中陷入技術泥沼。
阿里方面,則是在馬老闆的強勢支援下硬推了中臺化,各個部門直接的技術牆厚度相對很薄,到最後發展為幾乎統一中臺,形成了大中臺小前臺的技術組織形態。
然而這種統一技術服務的做法雖然比騰訊的山頭林立壁壘深厚更受到業界看好,但實際上五六年之後,隨著阿里在正面戰場被拼多多、抖音等新興電商平臺打得節節敗退之時,眾人才意識到中臺神話金玉之下可能還有點別的東西。
陸道升覺得中臺的理論體系其實挺好看的,唯獨一點沒考慮到,就是程式設計師的人性。
搞中臺了,業務部門的程式設計師除了業務邏輯寫寫還能幹嘛呢……看不到成長提升的前景,是不可能讓人有幹勁的。
而在網際網路這個技術密集的行業,失去了技術的積極性……嗯……
不論是騰訊還是阿里,陸道升認為都沒有在技術發展上走出一條理想的道路來。
所以,當搜尋事業群建立,技術管理需求凸顯後,陸道升一直在和幾位高管討論如何才能把嘉盛的技術管理給做好。
目前的結論是:
第一,暫不成立專門的共享技術部門,堅持技術部隊留在業務一線的基本原則。
目前的業務複雜度和技術發展程度還不需要今後大資料時代那樣需要大規模的細分技術團體協同,等真的需求出現或是內部逐漸分化出有專業支撐團隊的趨勢,再組建也不遲。
在此之前,能多訓練一批懂業務的技術員工出來,今後依靠這些人組建共享技術團隊也是有好處的。
第二,組建技術委員會,暫由幾位高管參與管理。
技術委員會主要的工作就是把關嘉盛內部的技術方案稽核(對普通專案出指導標準,對重大專案親自下場評估),組織技術共享,避免內部出現技術壁壘,保持技術團隊件間的溝通流暢。
這方面陸琦提供了不少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管理思路,但總體來說嘉盛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