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等到JetBrains神功大成,那就算想跟著學都沒機會了,因為產品沒啥痛點,而且前置的知識壁壘會過高。
只有像現在這個樣子,JetBrains才起步不久,自身進入發展的軌道不容易被擾動,而積累尚且欠缺,參和進去有共同學習成長的機會,才是陸道升覺得最值得投資的時候。
要在嘉盛裡大規模推廣Java語言,保留C++語言用於高效能部分,人手一份JetBrains相關工具套裝。
陸道升的想法是,只要有足夠多得人使用JetBrains的工具,那麼在目前這個時間點,肯定會暴露出工具本身存在的各種問題。
而根據陸道升的經驗,程式設計師這個行業,很容易出現工具的使用者用得不爽分分鐘就變身為工具的開發者,不僅BB還能真我上的那種。
JetBrains作為一個工具開發公司,骨子裡就沒有暴兵的基因。
但嘉盛身處中國網際網路的大潮之中,不暴兵是不可能的。
哪怕堅持精兵路線,人員規模上至少碾壓JetBrains毫無難度。
到時候JetBrains估計會遇到問題茫茫多,人手不夠用的情況。
這時候陸道升就會去遊說他們,分一點活兒給嘉盛的技術人員,開放一部分程式碼,讓嘉盛的人自己修改來解決問題。
即使上面那條路不通,說服JetBrains的人擁抱開源還是沒問題的,嘉盛的人還是會有很大的先發優勢。
總之,能逐步逐步地讓嘉盛的中國員工掌握到編譯等領域的高階技術。
等陸道升手裡有了一幫精通編譯器的人才,未來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的競爭格局可能就要變了。
2002年,中國國內計算機行業發展水平依然不高,市場上的大小公司對很多核心基礎的計算機技術的重要性認知不深。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國內網際網路行業流行得是各種模式抄襲或者畫素級搬遷已經被驗證過的美國網際網路商業模式。
很多都抄得很成功,也讓更多的人沉迷商業模式上的模仿和所謂的“漸進式創新”、“微創新”,而忽略了核心技術方面的積累和佈局。
雖然在家大業大之後,業務規模倒逼著技術演進,也出過一些成果(比如去IOE,即透過基於開源軟體基礎上自研自建,擺脫對IBM小型機、Oracle資料庫、EMC儲存裝置的依賴)。
但這樣“被動”的技術進步顯然無法滿足陸道升需求,陸道升需要更關鍵、更主動的技術進步,要從現在開始就為十年後甚至二十年後的競爭做儲備。
哪怕其中絕大部分儲備可能最終都不會派上用場,但只要有那麼1%起了作用,那就是血賺。
為了積累技術培養人才,光有學習的機會是不夠的,還需要機制配合。
“我有兩個想法,大家幫忙參考參考,看看怎麼落實比較好。
一個是我希望員工能少加點班,
二個是我想每週強制安排員工參加健身鍛鍊,
大家看看該怎麼才能做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