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技術上,陸道升藉助前世經驗,從一開始給嘉盛打下的基礎就不錯,加上本身的認知,技術發展不至於出現企鵝前世那麼嚴重的問題。
但業務發展“投資人”化的影響存在於方方面面,不是光解決技術問題就能抵禦的。
要知道前世“金融派”上位後,整個企鵝團隊在市場敏感度、反應速度方面,都患上了嚴重的大公司病。
昔日那個以產品勝出、運營給力、技術水平一度站在國內網際網路頭部位置,給無數創業者留下深重心理陰影的企鵝在換成用金融手段攻城略地後,變得越來越遲緩、低效、沒有戰鬥力。
面臨後起之秀今日頭條、抖音、米哈遊等等新興公司的強勢崛起,在資訊、短影片、遊戲等領域相當束手無策。
一方面,自己組織起來的隊伍哪怕坐擁傳統藝能“自帶流量”,也再也無法復現曾經“讓人無路可走”的輝煌戰績。
只能一邊看著抖音瘋狂抽離本屬於企鵝的流量,一邊羨慕《原神》全球範圍恐怖吸金。
另一方面,靠投投投買買買很難有效保障所投資團隊的戰鬥力和應變能力。
站在投資的角度,一百個裡成一個都足以回本,還取得豐厚收益。
但當需要立刻面對已經存在的強力競爭者時,這種投資式的操作就非常應對乏力了。
陸道升連買茅臺當個無憂公的選擇都不要,自然是想創立一個非常能戰敢戰,可以應對抗各路競爭不落下風的公司。
像前世企鵝“金融派”那種靠鈔票開路,雖然可以賺得盆滿缽滿,還省了不少力氣,但卻把大量的業務和機會留在了公司之外。
內部成員失去了拓張和進攻的機會,戰鬥意志日漸鬆弛,網際網路帝國光環之下的實際戰鬥力卻越來越不堪用。
更可怕的是,有限的內部增長也極大限制了員工的上升空間,會造成大量的內卷內鬥。
反正都是躺著賺錢,誰上都差不多,那麼就一定會患上大公司病。
能力和野心不重要,誰更會做PPT,更能哄領導開心,更能無時無刻表現自己,誰就會上位。
相反,實實在在做事情的員工會在這個環境下永無出頭之日,結果就是企業裡做事情的人越來越少,吹牛撈功的人越來越多。
嘉盛如果發展成這個情況,陸道升肯定會覺得自己浪費了重生一遭的際遇,也對不住時代賦予的重大機遇。
既然投資部門不能沒有,那用自己的看顧下成長起來的投資力量為主力,肯定比找滿腦子投行金融機構成功經驗的空降兵要強。
牆上時鐘的指標按照自己的節奏穩定地移動,躺在床上胡思亂想的陸道升不知不覺地睡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