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就是從1999年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開始,興起的為期數年的青春文學熱潮,不管陸道升樂意不樂意,是真他大爺的火爆……
前世陸道升做學生的時候也讀過韓寒、郭敬明的作品。
只不過心裡對長大以後找不到工作吃不上飯的恐懼壓倒了一切,不管文字裡的世界多精彩,陸道升依然把絕大部分精力用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甭管最後在社會上如何遭遇毒打,陸道升敢拍著胸脯說自己有透過認真學習學到知識,學會技能。
即使作為一個普通人能力有限,進入社會後也為國家建設經濟發展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沒有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後腿。
但陸道升覺得新概念作文大賽出來的這些門面人物在不拖後腿這方面是真沒做好的。
韓寒掀起了一股反對體制反對應試教育的熱潮。
也讓那些年無數正迷惘的學生心中多了一股反抗的底氣,反抗敦促自己好好學習的老師和家長。
雖然這份底氣並不該有。
雖然這份底氣的代價可能需要未來幾十年來償還。
就更別提給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大肆鼓吹所謂“素質教育”的機會。
陸道升前世重生之前,意識到不對勁的民眾才開始越來越多的反思,當年鼓吹素質教育抨擊應試教育是不是做錯了。
中國國情在此,應試教育就是最大的教育公平。
真要搞出“素質教育”了,都不需要貧苦人家,就陸道升這樣的工薪家庭、普通人家的子弟,想出頭恐怕就得靠基因突變了。
勤學苦練認真學習的作用會被所謂素質教育的舉措一再削弱。
比如美術、音樂加入中考,提供加分。
家庭勉強溫飽的工人子弟、土裡刨吃身無餘材的農家後代,哪裡有錢買昂貴的樂器,報不菲的補習班?
相當於送了有錢人後代一個更靠前的起跑線。
窮苦或普通人家的子弟只能眼巴巴看著,還要被人詬病說小鎮做題家,或者書呆子考試機器。
問題是為了有好好學習的機會,往往都需要一家人拼盡全力了。
如果這時候全社會的注意力都放在一個多科考試不及格還能名聲大噪撈金頗多的年輕人身上,誤導性真的很強。
畢竟媒體為了故事性會刻意偏頗聚焦,展現出來的是少年成名,不好好學習照樣發達。
壓根不提醒背後的家境可非常不錯,浪得起。
性質和比爾蓋茨從哈佛退學,但家裡能量大,創業如果失敗隨時可以回學校接著讀書,但媒體從來只強調前退學的部分差不多。
總之,一個不小心,靠一家人好不容易才爭取到的受教育資機會,就因為這麼一個現象人物的誤導,沒有得到孩子的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