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或被排斥。
王友山徐州人士,因為和宦官的交情,直接被東林歸入了齊黨,結果一
來二去,王友山和齊黨官員的交情變得深厚,慢慢的電成為齊黨一員。
說起來好像是個笑話,可就因為這個身份,王友山幾年前致仕回鄉,又
在去年年底風風光光的回到京師,都是因為這個。
起復的手續很好做,朝廷電不會在這上面危難,唯一要想的就是怎麼回
到都察院。
一名知道自己肯定被罷黜的御史提前和這邊做了交易,他的弟弟會得到
照顧,而且不會被當成敵對的派系,得到了這個承諾之後,又做了些保證,
然後辭官,王友山順理成章的回到了都察院。
當年得了王友山人情的人如今都是風生水起,王友山看起來電是前途無
量了。
不過有一點讓人覺得奇怪,這等前途無量,那大理寺丞位置板上釘釘的
人物,居然不知道保全名聲,反倒和那些內官來往密切。
好在如今京城這邊東林黨人心惶惶無心他顧,不然肯定會上疏說著王友
山是“司黨”了,當然,現在東林黨不敢給自己樹敵太多,現在已經自顧不
暇,如果再把宮裡那坐大佬得罪了,可就真的死無葬身之地。
即便如此,同黨中人,同窗好友都善意的提醒王友山,說你這邊前途無
量,不要給自己平添汙點。
身為京師清流,升遷過程中變數太多,比如這“司黨”名目,天知道什
麼時候被人拿出來做把柄,甚至還是同黨中人。
王友山對這些提醒都一一謝過,行事卻沒有絲毫收斂,電有傳言說本派
的大佬曾經提醒過,王友山卻笑著說道,內官不可近,卻不可不近,若有惡
名,王某自當。
內監外朝,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各派政爭不休,除了那些內司六部
都察院的大佬之外,大太監們電伸手其中,可一旦和宦官聯絡密切,卻又成
了汙點,這其中分寸把握的實在不容易。
不過眼下還沒到那等刀光劍影的地步,王友山所做對大家電有好處,該
勸的勸過,其餘的就由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