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軍工子弟> 179 脈動式生產線(求月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79 脈動式生產線(求月票) (1 / 3)

國內重工業最集中的有三個地方,東北老工業基地、秦嶺周邊地域、西南腹地的戰略大後方。

大飛機在滬市,並不是因為那邊重工業基礎好,而是當年滬市條件等比較好,比起其他地方的重工業配套,這邊實際上並不符合生產大飛機。

很多零配件都是從秦嶺周邊及東北運輸過來。

如果沒法跟秦飛合作,謝凱只能選擇西南腹地的蓉城。

東北實在太遠,各種大飛機的配套單位,也不如西南完善。

當年國家三線建設為了國防戰略安全,把很多重要的核心單位安排在西南腹地,這裡更安全。

“我覺得咱們先問問他們每年生產多少,是否會影響我們的生產跟改進。這樣的合作機會,一旦錯過,就難再遇到。”歐陽紹修不希望失去這樣的機會。

蘇興國也點了點頭,“是啊,哪怕他們每年生產一架,在我們這邊,很多配套我們可以做,一年也有上千萬的經費。”

“他們如果生產數量太多,就會嚴重擠壓到運八的生產跟改進工作。”孫道乾擔心影響他們的專案,“運八改型工作必須繼續下去,他們科研人員不足,裝配技術人員不足……”

“我們以運八為主,他們改型運十,有能力時,承接一些他們的技術專案,或者跟我們技術差異不大的專案進行合併。”對於孫道乾等人的擔憂,歐陽紹修之前同樣也有。

所以他們才希望運十團隊參加到他們專案中來。

經費方面能得到有力補充,技術力量同樣可以增強。

“再跟他們談談,只要不影響我們的專案,就可以合作。大家看如何?”孫道乾問著眾人。

其他人都認同這樣的說法。

他們不能為了跟運十專案團隊的合作丟掉了目前的主業。

運十技術缺陷眾多,到時候大飛機技術沒有,小飛機得不到突破,無法向軍方交差。

“貴方每年的產量可以達到多少架?”謝凱在蘇興國提出問題後,問著他們。

運八產量不可能大,從80年定型到現在,五年時間,只生產出來了25架。

空軍對這樣的飛機,裝備也不會太多。

一直到真正的運9出來,運八裝備數量也不過在一百架左右,其中還包括二十多架提供給民航以及出口的飛機。

差不多每年的產量在五架左右。

對於如此龐大的一家飛機生產廠,這數量實在是少得令人尷尬。

“以最大產能,每年可以生產8架左右。”蘇興國在這事情上並不撒謊。

現在幾乎是以五架每年的速度進行生產。

一邊生產一邊改型,同時還要進行其他型號飛機的生產。

“也就是說,你們閒置的產能每年為我們提供一架運十的生產都無法做到?”鄭宇成問道。

運十目前的狀況,一年生產一架也沒可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