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歸屬404,那東西就是404的。
“我們這邊沒有的裝置呢?”蘇興國問著鄭宇成。
“5703廠能搬過來的,就從那邊搬過來;如果不能的,就重新生產。”這一點毋庸置疑,“我們將會建設一條遠比5703廠更先進的大飛機總裝線。如果達成合作協議,這條線將由我們出資,我們雙方共同使用。”
要合作,肯定得給秦飛好處。
運十生產線搬遷過來,秦飛得到的好處不僅是承擔研究專案獲得經費跟技術提升,更大的好處是404幫他們建造一條大型飛機的生產線。
他們在後續研發更大型飛機的時候,這方面的投資就不需要了。
孫道乾等人一陣眼神交流後,沒有直接作出答覆,而是請鄭宇成等人參觀他們的運八生產線。
“運八的生產車間,就可以組裝運十,很多的裝置可以共用,把他們的生產線升級到可以組裝運十的程度,也不需要太長的時間跟投資……”在前去運八生產車間路上的時候,馬鳳山跟程不時兩人介紹著秦飛生產線的情況。
這段時間在秦飛,一行人一直都在全面考察秦飛生產線跟運十的差異,分析是否適合生產運十。
若是不適合,要在秦飛的生產車間組裝運十需要增加一些什麼裝置,投入多少,都是他們必須考察的。
“那小子不像推出來當擋箭牌的,對於大飛機的認知,比我們想象的要深刻。”歐陽紹修對著身邊的孫道乾說道。
之前他就覺得利用404的經費來發展他們運八的專案很困難。
現在已經徹底證實。
鄭宇成不了解情況,馬鳳山等人不知道404有多少經費。
為了節約經費,保住專案,都容易被說服。
謝凱不同,知道404的經費多少,更瞭解經費投入到某個專案的重要性。
“這麼說來,只能按照他們的要求合作?”孫道乾有些不甘心。
“只要有經費,開發出那些技術,依然屬於咱們單位。軍方目前沒錢投資,自籌經費很難支撐。”歐陽紹修說道,“他們的生產線建設在我們這裡,對雙方都有好處,我們的配套廠可以承接一些零部件的製造,設計團隊可以挑戰更高技術難度……”
如果合作,秦飛可以得到最大好處。
只不過,他們想要得到的好處遠不止如此。
秦飛的組裝車間,相比滬市的運十組裝車間,一點都不覺得小。
車間跨度超過六十米,整個車間更是長達兩百米,同時在裡面生產十多架運八,依然還有著很大的空間。
“這車間,就足以滿足運十的組裝需求。”馬鳳山指著空曠的車間說道,“旁邊的小型車間,秦飛的地面試驗檯跟運十不同,我們需要重新安置鐵鳥試驗檯及電網路地面模擬試驗平臺等,一個車間足以裝下所有的試驗裝置。”
秦飛的車間環境等,非常符合運十的組裝生產。
這裡是國內最大的集科研生產於一體的軍用大飛機生產單位,自然不會差。
“只要你們同意,我們就開始著手先期的技術資料搬運工作跟生產線改進投入。”鄭宇成參觀過運十的車間,兩相一對比後,覺得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有我們404坑人,絕對沒有人能坑我們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