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凱並沒有多強調這些。
空軍的地位,在國內還是沒有幾十年後那麼高。
大陸軍思想下,所有的部隊,都是為陸軍作戰的配套。
藍軍的存在,已經開始顛覆國內的這種思想。
所以,現在需要的就是等待。
而藍軍,各兵種之間的界限,已經極其模糊,這是一支以資訊化跟資料化為基礎,完成了機械化向高度合成化邁進的部隊。
如果現在大力推廣,一方面,軍費支撐不起。
另外一方面,軍兵種之間的矛盾會導致指揮更混亂。
甚至,連高階指揮官都沒有全面認識到合成化部隊的作戰能力。
藍軍三名高階指揮官,楊斌跟何超兩人只是守備團的團長,因為最開始部隊向著這方向改造的時候就在裡面,所以最終他們還留在藍軍,卻已經跟不上藍軍的發展了。
唐鑫,一名留學美國,見識到美國先進陸軍部隊作戰訓練的指揮官,在空軍跟遠端火箭炮等部隊也納入藍軍旅之後,同樣有些跟不上了。
要不然,這次他們也不會同意謝凱制定的作戰計劃。
全國,甚至全世界,只有謝凱這個從幾十年後回來的人,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合成化部隊,這樣的部隊應該如何使用,如何發展……
“也就是不能多裝備對吧?”林將軍理解了謝凱的意思。
現代戰爭中,單純的制空權戰機,確實用途會少很多。
海灣戰爭擺在那裡呢。
雙方都擁有大量的戰機,卻沒有爆發幾次真正意義的空戰。
空軍的作用,都是遠端打擊敵人戰略目標,癱瘓了對方空軍作戰能力後,再用來打擊敵人的地面部隊跟海上艦隊。
謝凱只是點了點頭。
“你覺得,真不用擴大藍軍部隊的規模嗎?”司徒雷還是不甘心,“不用擔心,如果擴大規模,各種裝備,訓練經費,都走正常程式,不需要由你們以試驗的名義補貼……”
他以為謝凱是擔心規模太大會繼續讓404補貼。
“首長,真不是這個意思。如果真的想要擴大規模,我個人覺得,可以從指揮系統著手,空軍、陸軍、二炮、甚至是海軍,各自都有最頂級的裝備,抽調起來,在藍軍演習或則合成化訓練的時候,再磨合聯合作戰指揮……”
只有這樣,才是不得罪人的。
成立聯合作戰指揮部,這是二十年解放軍新一輪改革才有的。
在這時候,為了應付想要建立多支藍軍的部隊領導們,謝凱索性把這個丟出來了。
到時候,後勤保障支援等系統,都會進入摸索實驗階段。
這樣一來,就可以整合全軍最精銳的部隊。
讓全國部隊形成更強的戰鬥力。
“聯合作戰指揮部?各部隊平時分開訓練?”司徒雷等覺得有點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