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總設計以及總經理一起來迎接的,都是安東諾夫的核心人物,謝凱的心中,已經開始謀劃如何揮舞挖人才的鋤頭了。
一番寒暄後,安東諾夫這些高層設計師跟管理人員,陪著謝凱,開始參觀安東諾夫設計局。
參觀過程中,由不同的人向謝凱介紹整個設計局的各種機構,以及每個機構負擔的工作。
安東諾夫設局局的這些大佬給謝凱的感覺,就像是對上級來視察的領導一樣。
整個過程,完全是以彙報工作的方式向謝凱介紹安東諾夫。
安東諾夫設計局,很龐大。
至少比運10團隊龐大得多。
沒有見過什麼世面的謝凱,只能用國內航空製造業最龐大的運10團隊來對比。
普通設計師們在辦公室圖紙堆裡忙碌著。
雖然他們看起來忙碌,謝凱卻從不少人眼中看到了隱藏著的深深憂慮。
這或許是因為安東諾夫設計局目前日子不好過而造成的。
沒有蘇聯的財政撥款,生產任務少,甚至連工資都發不起。
大家飯都吃不起,如何能不擔心前景?
跟當初瀕臨破產的404的人精神面貌差不多。
安東諾夫設計局的辦公室都非常寬大,不少辦公用品比較奢華,但是也顯得有些陳舊了。
在404下屬單位中已經開始全面引入計算機輔助設計,而這個世界上最龐大飛機的設計單位,微型計算機幾乎看不到蹤跡。
參觀完設計室,瞭解到整個安東諾夫的計流程後,參觀並沒結束。
季米諾夫等人把謝凱帶到了各種實驗室裡面。
在這裡,謝凱第一次完整見識到了大飛機的核心設計試驗流程。
也瞭解到蘇聯人在設計這些大飛機的過程中,是如何去分工協調各個系統工作的。
運10團隊一直在404管轄下,謝凱跟整個運10設計團隊、管理團隊都非常熟,甚至不時跑到運10專案團隊跟他們瞎扯,沒事就去參觀運10的研究,但是,對於謝凱來說,這是他第一次全面瞭解到大飛機的研發試驗過程。
很多實驗,國內跟安東諾夫有著太大差距。
難怪人家能生產安225這種滿載起飛重量超過640噸,全世界最大重型運輸機,而中國國內只能生產110噸級的C910,連150噸的運15都還沒完成設計工作。
安東諾夫設計局旁邊,就是製造工廠。
這家工廠只是大型飛機的組裝生產線,並沒有太多機械加工生產。